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尤克里里 >> 尤克里里前景 >> 正文 >> 正文

掌握这一套学习方法,你想学会的,都不是问

来源:尤克里里 时间:2022/9/5
北京皮肤病网上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40802/4439528.html

周杰伦的《三年二班》里有一句歌词:“走乡下寻找哪有花香,为什么这么简单你做不到?”

因为太浮躁了嘛,我打赌,浮躁的你,看不完这篇文章,这不怪你,是当今社会的通病。

第18篇原创文章,本文共计字。

▲▲▲▲▲

之前写过这样一篇文章,《为什么别人做得到的,你却做不到?》今天就技能学习这一点,来谈一谈,如何入门一个陌生领域。

你有什么资格写这一篇文章啊?你迄今为止入门了多少陌生领域?

其实我并不想回答这个问题,回答这个问题跟在标榜自己本质上没什么区别,我不喜欢标榜一些不足挂齿的东西。可如果不回答,这篇文章的说服力又会大大减弱。一番权衡后,我决定还是回答一下,反正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

有电商,写作,阅读,心理学,经济学,摄影,音乐,自媒体,而每一个领域细分开来,又有无数的分支存在,如心理学的无数分支中,又入门了普通心理学,精神分析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积极心理学。

但这并不难。大多数领域,入门并不难,难的是做到顶尖。

要唱出一首歌,得到身边人的认可,并不难,难的是得到陈奕迅的认可。

要拍出一张看似专业的图片发朋友圈骗赞,帮各种聚会拍照,得到大家的认可,也并不难,难的是让摄影大师认可你的水平。

这篇文章要写的,仅仅只是告诉你如何入门,而入了门之后,要有多远,取决于你自己。

大多数人面对一个陌生的领域,第一感觉是难,第二感觉是难上加难,面对新鲜的事物,面对一项你从未学习了解过的技能,你需要做的,只需要怀着勇气和信心去了解它。

所谓的难,不过是不明觉厉,因为你不知道这究竟是什么意思,所以就觉得哇好厉害啊,其实也不是那么一回事。

那么,是怎么一回事呢?

如果有某个的领域的大师带路,进去并不难。此文针对自学的同学。

先纠正几个误区

1

很多你觉得难,觉得厉害的东西,只是出于不了解。

认真想一想,在你的生活里,有哪些你原本认为很厉害的事情,在你了解了之后发现也不过如此而已。

举两个发生在我身上的例子。

一个是自学尤克里里的事。

问:新手,多久能学会弹《天空之城》?

答:3天内。

问:啊,不会吧?

答:不要一想到《天空之城》,就以为是多难的事,你不知道《天空之城》有困难版,也有简单版。

打个比方,学会困难版的《天空之城》,就像学会使用PS,而学会简单版的《天空之城》,就像学会用美图秀秀。

弹一首困难版的,左手要按几十个和弦,右手要在四根弦之间不停地变换拨弄,如果你想学会并熟练弹奏,至少30天。

而弹一首简单版的,也可以理解为单音版,左手一次按一根弦,右手一次也只拨弄一根弦。

另一个是自学单反摄影的事。

15天之内,一定能拍出一张外行人看来觉得不明觉厉的照片,只需要掌握简单的相机操作方法,几个最简单的构图方法,基本的调色,和一些最基本的摄影知识,仅此而已。

而拍出一个别人看起来觉得不明觉厉视频,如之前拍过的日出视频,这个学都不用学,说破就会了,不过就基本每个手机都自带的“延时摄影”功能。

对于不了解的东西请抱有一种怀疑的态度,不要给它贴上一个难的标签,而是不停的发问,这个东西到底难在哪里?不要觉得它难,难不难,试一下就知道了。

2

别被专业名词吓坏。

很多人的学习,卡在了专业名词这一块,因为根本就看不懂,不知所云。

那么,专业名词是一种什么东西?在此——引用《如何阅读一本书》里关于基础阅读的四个阶段做通俗解释。

第一阶段:阅读准备阶段——智力与认知能力是否有问题,是否存在阅读障碍?

第二阶段:识字——要读懂一个句子,起码得知道句子里写的什么字吧?

第三阶段:字汇增长以及对课文的应用——能读懂一些比较复杂的文章,并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第四阶段:精炼与增进前三个阶段技巧——不断地精益求精。

而专业名词是什么?就像第二阶段的识字,你只是不认识它,认识一下就好了,然后就可以接着往下走了。

3

别觉得自己遇到问题不会解决。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好处在于,几乎你所有感到疑惑的问题,答案都在网上,在视频教程里,在PDF里。而坏处在于,你打开电脑寻找答案的时候,突然弹出一个页面,一个衣着暴露的女孩,叫你一起玩游戏,一玩就玩了一天。

像有些具体的问题,可以直接百度,而当你对一个领域完全陌生,需要借助一些资料,书籍,课程来了解的时候,就得采用别的方式了。

网上浑水摸鱼的人,骗稿费的书,培训课程里的伪讲师不在少数,说到培训行业,许多人的第一印象,骗子行业。除此之外,你还可能会买一些根本用不着的学习资料。

简单说一个我自己判断学习资料的方法。

书籍:买书先看作者,再到网上查是否是这个领域的权威人物,还是浑水摸鱼的家伙。其次,到豆瓣网站上搜索此书,了解此书的框架与评价,读者的反馈怎么样,这本书里是否有你要的东西。

其他学习资料同理。

网上几乎能找到所有你想要答案,前提是你得有一颗耐得住寂寞的心。

以上为3个比较常见的误区,以下为入门一个领域的方法。

寻找权威教材,识别知识源头。

拿我所学的心理学领域举例,像某些关于学术的问题,我一般都是先知乎,后百度,知乎与百度的答主,不是同个级别的存在。在知乎上浏览了一些关于心理学入门的问题,最高赞答主推荐的书,一般比较可信,再把所有推荐的书一一“豆瓣”,排除掉那些评价人数少,且评分低(低于8分)的书,剩下的书,再去百度作者,了解作者,排除掉那些太多负面消息的作者,剩下的书,基本可以放心看。

但关是权威还不够,还要识别是否为知识源头。

古典在《跃迁》里写道:“现在我们获取的知识绝大多数都是二三四手信息,因为很多人已经失去了鉴别一手信息的能力。这也是我们认知效率低下的原因。”

什么又是一二三四手信息?

一手信息:知识的源头——“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

二手信息:忠实转述一手信息——“其实,这个世界上,原本是没有路的,后来走的人多了,也就有路了。”——鲁迅。

三手信息:为传播而简化和极端化观点的陈述——“路是人走出来的。”——鲁迅。

四手信息:出于各种动机充满个人经验的情绪化表达。从草地走过去近一点。草地不是路吗?鲁迅说,让我们多走草地开辟新路线。——鲁迅。

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讲的就是这个意思。

那又要如何辨别和找到知识的源头?

古典也提供了方法。

知识的源头是站在人类认知边缘,研究、思考和验证的人。他们的一些新鲜的思考,在脑子里、笔记本上,还未进行详细加工,但是新鲜热辣。一些知识经过系统化,成为专业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或者圈内人互相讨论的内容。

一手研究论文,行业的学术期刊,行业最新数据报告;

行业大牛的最新沟通和思考,通过谈话获得。

大多数畅销书,文字已经被改成公众可以理解、方便传播的文字,但是因为大众的认知能力较低,所以加入了大量的案例、故事以及不精确的概念。

当你系统化地读完一本教材书(大量知识源头),几乎等于读了一百本畅销书。

在此推荐采铜老师的一本书,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采铜老师很厚道地在知乎专栏上注明了所有引用的论文。

先把所有教材资料简单过一遍。

刻意练习这本书提到过一个概念,叫心理表征。

那什么叫心理表征?

心理表征是一种与我们大脑正在思考的某个物体、某个观点、某些信息或者其他任何事物相对应的心理结构,或具体或抽象。

举个例子,一提到十年这首歌,很多人便会在脑海中想到陈奕迅,陈奕迅和十年,就是他们的心理表征。

有的人的心理表征比其他人更详尽,他们能记起歌曲里的每一句歌词,编曲,和弦等。

也可以非常通俗地理解为,我们对事物的一个大概认知。

那心理表征有什么用?要怎样去运用?

不少学车的朋友,可能会有这样的体验,学得很不好,开起车来慌慌张张,感觉没什么长进,下次去学车,同样慌慌张张,但技术却比上次进步得多了。

在进步之间,我们的大脑发生了什么?

这正是心理表征在起作用,当我们对一个事物有了基础的认识后,遇到与这个事物有所关联的事物,会加深我们对原先事物的认识。

比如我告诉你,林夕是香港词神,北京奥运会歌曲,北京欢迎你,也是他写的词。你在听歌的时候听到十年,发现也是林夕写的词,很大程度上会联想到北京欢迎你。

除了通过与别的事物建立关联加深认识以外,睡眠同样也可以加深我们对事物的认识。

心理学与生活这本书里,有一章节提到一个有趣的建议,什么章节我忘了,大意是,睡前提一个问题,醒来就能得到答案,或者更深刻地理解这个问题。

这并不神奇,会这样的原因是,当我们的意识进入睡眠状态,潜意识属于加工状态,那些遗留在潜意识里的问题,潜意识会帮你加工,从而达到一种醒来觉得自己更厉害的状态。

上学时老师常叫我们预习,也是基于这个道理,有预习的同学,成绩往往要比没复习的同学好得多。

要怎么在学习中,把心理表征应用起来呢?

学习任何知识也好,先把教材囫囵吞枣一遍,对所学知识有个基本的认识,试图去建立知识的框架,通过后期的学习,再不断地填充框架。

书籍,课程目录,是建立框架的好方法。

通过目录,我们能了解某本书一共有几个部分,分别在讲什么大主题,每一个部分又有多少章节,分别在讲什么子主题。

这些对我们建立框架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建立框架的主要问题,是逻辑思维的问题,在此推荐两本经典书籍《学会提问》《金字塔原理》——不但要建立系统的框架,更要建立具体问题的框架。

可以把书中框架理解为系统框架,而具体问题的框架,则是你有一个问题,于是翻阅了很多资料,去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

己。

三、以输入倒逼输出

很多时候,大多数自己看似简单明了的东西,以为自己都懂的东西,并不是真的懂,好比上学时解数学题,百思不得其解,听完老师讲解之后,觉得自己貌似明白了,但再去做题,发现依然一头雾水。

学习是一个闭环,输入——思考整理——输出,以上解题的例子,则是少了输出一环,学习任何一个领域的知识,少了输出,就不能算是学习。

以下推荐几种效果出色的输出方式。

1

写作——把自认为明白的,或自认为有价值的知识,写出来。

读书使人深沉,谈话使人机敏,写作使人思想精确。——培根

李笑来老师在《把时间当朋友》书中写道:“写作能力在自学能力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这里提到的写作能力不是写小说的能力,不是写诗歌的能力,不是写剧本的能力,不是写散文的能力,我说的只是写作能力中最基本的一种:写出简捷、有效、朴素、准确、具体的说明性理性文章的能力。我们的教育,把语文和文学过分紧密联系起来,乃至于忘了文字本身最重要的意义是什么。——传递信息,积累经验,共享知识等。”

不要一想到写作,便想到文学,文学只是文字应用的诸多领域之一而已,甚至不见得是最重要的领域。

当你尝试把一个简单的问题写明白时,你会发现遇到的问题比你想象的要多得多。

没写之前为什么没发觉呢?人不都这样嘛,都是自我感觉良好的笨蛋,所以才会听信努力了就会成功这种屁话,努力只是一剂安慰剂,让你觉得自己还有救,仅此而已。

经常在网易云音乐看到这样的评论,“写了很多字,最后还是删了。”底下往往有几千几百个赞。而我从来不点,我觉得这样很耍流氓,删了什么字你倒是发出来啊,这样跟“我知道你做了什么坏事,但我不说出来”有什么区别,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写了很多字,知道你做了很多坏事的人,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写了什么,也不知道别人做了什么坏事,但为了营造出一种高高在上的幻觉,于是这样说,而有严重幻觉的人又不在少数,所以这样评论才会有那么多点赞。

写作,是一个把点连成线的过程,是最好的知识整理方式之一。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的知识,不经思考整理只是一盘散沙,只有经过整理,才能堆砌出金字塔。

2

讲述,把复杂的理论用最浅显的话语说明白。

讲述的难度,比写作要高出一个级别,写作是:你想得明白的东西,不一定写得明白。而讲述是:你写得明白的东西,你不一定讲得明白。

关于讲述,有一个非常实用的技巧。——费曼技巧

如果把费曼技巧展开讲,可以新开一篇文章,在此,对费曼技巧做简单说明。

费曼技巧,就是用用浅显易懂的话,去跟人解释明白一件事情。

具体的操作流程是:

第一步:选择要学习的概念。——选择好你打算深入理解学习的概念,拿一张空白纸写上。

第二步:设想你是老师,正在给以为八十岁的老太太讲解一个知识点。——这时候需要站在老太太的角度,设想自己费尽口舌地让一名毫无这方面知识的人听懂,并把你的解释记录下来,这一步至关重要,原先理解的知识会理解得更好,而原先不理解的知识,也得以理清。

第三步:当你感到疑惑的时候,返回去吧。——文章讲到这样一个话题,不要妄想一次性把事情做好,学习也是同样的道理,但你试图讲解,却偏偏穷途末路,不知道如何解释的时候,不要着急,学习不是单行道,返回重新阅读材料,直到弄懂了为止。

第四步:简单化和比喻

如果你的解释很晦涩,尽量用最简单直白的话语去解释他,或者找到一个合适的比喻以更好地理解它。

例如前面解释《天空之城》简单版和困难版所举的例子,“打个比方,学会困难版的《天空之城》,就像学会使用PS,而学会简单版的《天空之城》,就像学会用美图秀秀。”

3

主动去解决一件你解决不了的事。

学习,是帮我们解决生活里遇到的问题,或者让我们变得更有思想,更有智慧,我们是有目的的学习,而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

大多数人通常的做法是,学习知识,并应用知识去解决问题。但这并不是最有效的方法,想想你受过的教育,你学过的知识,至今你应用了哪些?恐怕寥寥无几,哪怕是用在考试上,也有很多用不上。

而更有效的方法,是主动去解决一件你解决不了的事。

看似矛盾的一句话,“解决解决不了的事”,实则不矛盾。

举个例子,比如以制作一个生日小视频送给女朋友为目标(好吧我没女朋友你才有),制作过程中你会发现,手机APP里的傻瓜操作不适合你,制作出来的效果差强人意,你想做得更好,就得学习一些视频制作软件,那么问题又来了,面对各式各样的软件,会声会影,PR,EDIUS,你还得去了解分别有什么功能,哪一个软件容易上手,比较适合你等等等等问题。

而如果采取先学习,后运用的学习策略,你会发现学的很多东西,根本用不着。

有效的学习方法,往往反人性,人是趋利避害的动物,正因为这个本能,我们不管对错,只管哪一条路更好走。

衷心祝愿你所选择的,都是对的路。

只要还有一个读者,我的笔就不会放下。或者说,就是写到死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1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