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蔡屋围旅美华侨蔡泰华发起捐建燕贻小学,这是红桂小学的前身。在90年的办学历程中,红桂小学经历了“一易校址,二更校名,三变性质,四次重建”的办学路程,也积淀了厚重的校园文化。在新的教育改革时期,红桂小学校长叶育枢传承创办者之意,秉持陶行知先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理念,提出“大爱教育”办学理念,通过以爱修德、以爱冶情、以爱启智、以爱树人、以爱立校,积极构建“关爱教师个人成长、关爱学生健康成长、关爱家庭和谐成长、关爱社区文明发展”的教育目标。撰文:叶淑萍肖牧克服“一校三址”重重困难年,燕贻小学易地重建,改名为红桂小学。红桂小学的办学成绩单甚为亮眼。作为深圳课改先行试探者,早在年,全国课程改革还没有开始时,红桂小学就是深圳市第一批课程改革实验校,在综合实践方面走在全市乃至全国前列。红桂小学还先后被授予“中国特色教育示范基地”“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实验基地”“综合实践活动项目组基地学校”“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远程协作远程协作项目学校”“广东省英特尔未来教育示范学校”“深圳市书香校园”“深圳市阳光体育先进学校”、中国/世界卫生组织颁发的“健康促进学校银奖”、罗湖区信息技术实验学校、北京师范大学远程教育研究中心“网络学习研究实验学校”、“内地首家学习平台建设与网络学习的实验学校”等荣誉称号。拆除重建对学校发展是重大机遇,也是一次全方位的考验。年3月,红桂小学原址重建,全校名学生、30个教学班和94名教职工,分流到区内三所不同学校就读。其中,一二年级分流到红岭小学,三四年级分流到百草园小学,五六年级分流到红桂中学,“一校三址”借校办学创下了罗湖区学校拆迁工作的先河。在拆建分流这个特殊期间,红桂小学面临各教学点繁琐的搬迁采购工作、行政力量分散、教学教研组织困难等诸多困难。越是困难,越考验校长的智慧与魅力。在没有向教育局申请额外师资人员的情况下,叶育枢率领全体教职员工众志成城,凭着“学校拆迁,但教师的发展不能耽误,学生的成长不能耽误”的坚定信念克服重重困难,向家长、社会、上级领导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借校办学两年来,红桂小学不仅做到了“形散神不散”,还在教育教学各类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年,罗湖区举办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红桂小学全部学科进入决赛,英语、数学、科学荣获一等奖;同年,在罗湖区“一师一优课”比赛中,红桂小学有8节课荣获一等奖;教师技能大赛中,语文、英语荣获一等奖;上学期调考,红桂小学语、数、英三门学科的成绩均超过区平均分。除了教学质量提升,红桂小学的大阅读、大体育、大艺术等“五大行动”成绩也是全面飘红。在年罗湖区大艺术类“小乐器进课堂”活动中,红桂小学学生献上的尤克里里展演获得一等奖;在罗湖区第二届“我歌我精彩”活动中,红桂小学学生获得一等奖。该校还获得教育质量综合奖一等奖。为教师量身定制成长路径中国教育改革的最大空间在课堂。在全面推进“课堂革命”中,红桂小学实行校长带头上示范课。学校极为重视学科组团队建设,积极打造学科团队力量,开展有主题的学科教研活动,鼓励优势学科寻找更优的增长点,薄弱学科找准突破口,以团队整体推进的形式助力教师快速成长。得益于“大爱教育”办学理念的引领,红桂小学有着一支尚教乐教的博雅型教师队伍,教师平均年龄35岁,其中研究生4人、本科72人、大专6人。学校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6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