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问题:“看了很多电影,很多都记不清了,看电影的意义是什么?”
昨晚,我在看一本文学理论书。上面写“蒙太奇”:原为建筑学术语,意为构成、装配。最早作为电影术语指“组接”、“构成”。随着电影形态的发展,蒙太奇逐渐成为电影创作最基本的艺术方法和思维方式。概括地说,蒙太奇是指通过对镜头有目的有逻辑的组接,在其间建立联系,从而产生丰富意义的电影创作手法。
如此抽象的解释,让我一时半会还难以捉摸通透。直到今日,我在影院的大屏幕看到《爱乐之城》最后一段石头姐和高司令在酒吧的再次相遇引发出的想象延伸,才恍然大悟。这就是蒙太奇手法!也不禁感慨,这便是电影的魅力所在!热泪也在此挥洒。
影片最后那一抹凝视
作为一个女生,我却向来不热衷于爱情片。剑走偏锋,偏爱血腥cult、公路狂飙、黑帮谍战。期末作业画了一幅丧尸眼睛交给老师,落得大学老师一句差评:“好好的小姑娘,怎么偏爱这血腥东西,以后怎么找对象?”可是《爱乐之城》还是使我不争气的落了两次眼泪。
即使它的剧情简单甚至可以称得上俗套,也无法阻拦它疯狂包揽十几项奥斯卡提名。
《爱乐之城》采用时间叙事的方法。以冬—春—夏—秋—冬的季节顺序讲述石头姐饰演的米娅有着电影梦,不停地参加着试镜却屡屡碰壁,邂逅了高司令饰演的热爱爵士乐却不被人理解的塞巴。两个人相爱,携手一同追求梦想,随着季节的变换、时间的推移,两个人被迫在理智和情感中做出抉择。
五年后,两人再次相遇,在酒吧里相互凝望,影片就此结束......
这个类型、题材的爱情片不计其数。有高司令曾经主演的催泪爱情片《恋恋笔记本》、有小成本大口碑的爱尔兰电影《曾经》、有同样追求爱情和音乐梦想的《beignagain》、还有同导演14年的激情之作《爆裂鼓手》。
可是《爱乐之城》没有淹没到尘埃中,却收获了美国本土观众的好评如潮和中国上映四天破亿的佳绩。这是为什么呢?
向经典致敬
首先,这不仅仅是一部单纯的歌舞爱情片。它包含了大量对经典电影和美国影史中黄金时代的致敬。
米娅回到租处,和室友们穿着彩色连衣裙,尽情的摇曳风情,不禁让人联想起梦露在《热情似火》里抱着尤克里里的那段经典弹唱舞蹈;英格丽·褒曼无疑是影片中影响米娅灵魂的人物,米娅的墙上挂着大幅英格丽·褒曼的巨幅海报,米娅向塞巴介绍片场时,指着咖啡馆对面的窗户:“那儿曾经拍摄过《卡萨布兰卡》。”,米娅和塞巴的相遇明显致敬了《卡萨布兰卡》,两个人在酒吧里的深情对视很容易就让人联想到那句电影史上的经典台词:“世界上有那么城镇,城镇中有那么多酒馆,可她偏偏走进我这家。”;两人在第一次深夜里歌舞的长椅上聊天:“从来没有在意过白天这里的景色也这么美。”致敬了文艺老咖伍迪·艾伦的《曼哈顿》;两人深情告白:“Iwillalwaysloveyou.”让我立刻就联想到惠特尼·休斯顿主演、献唱的经典爱情片《保镖》的主题曲《Iwillalwaysyou》,包括米娅和塞巴漫步的片场街头,到处充斥的卓别林、梦露等巨星的海报。还有太多太多......
《爱乐之城》致敬《曼哈顿》
《爱乐之城》致敬《热情似火》
《爱乐之城》致敬《保镖》
《爱乐之城》向《卡萨布兰卡》致敬
大二的时候,有一节必修课:短片项目策划。在讨论剧本时老师说道:“一个好的剧本,并非全都需要原创。有时,向经典的借鉴也很容易绽放出光彩。”我一直铭记于心,并且深以为然。
《疯狂动物城》里多次的致敬和彩蛋让人忍不住去仔细发掘,当可爱的鼹鼠转过身却是《教父》里象征性沙哑的口音和西装礼服造型时,大家都被这可爱的致敬,萌得会心一笑;当《爱宠大机密》里瘸腿狗老头对胖猫告白,遭到拒绝,一句影史上最经典的台词:“Nobobyisperfect.”不禁让人捧腹大笑;《重庆森林》里“0.01公分距离”这个梗,被刘镇伟在《大话西游》里拿来戏谑王家卫,却成为日后最经典的华语电影台词之一。
《爱乐之城》深谙其道,一次次地在服装、剧情、镜头、画面、台词上致敬经典,这无疑体现出了导演对经典的了解和崇敬。经过几次思考和仔细观察才能发掘出来的小彩蛋,也吊足了观众的好奇心,满足了观众自己琢磨出来后的小窃喜。导演充分利用与观众的互动,以此来寻找和观众的默契。不仅能博得观众的会心一笑,还赢得观众的一句好评:“导演真是在细节上用心啦。”
与此相比,国内某些导演、编剧、作家对经典赤裸裸的抄袭和拒不承认的态度,确是有失大师风度啊。
理智与情感,现实与童话
童话般的爱情
关于电影的剧情,无需我重复赘述。是经典的关于理智和情感,现实与童话落差的叙述、讨论。
本片无疑是美国梦的象征与表达,但它在结尾处没有给我们梦寐以求的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结局。而是用蒙太奇手法在钢琴伴奏中带我们领略了米娅和塞巴在一起生活的幸福画面。此段高潮赚足了观众的泪水。
导演是偏向理智和现实结尾的吗?但他仍然“善良”的为我们还原了两人在一起的片段。
在我十三、十四岁的时候,看完了张恨水的《金粉世家》。就一直思考世上是否有真正纯洁、不被外界和其他因素干扰的婚姻爱情存在。阶级、利益、现实、矛盾、社会、环境这些东西残忍地侵蚀着象征着纯洁无暇、至高无上的爱情。答案是什么?
本片的结尾,两个人最后的凝视是否是你心中满意的结局?有人觉得惋惜不甘,有人认为“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也许电影开头的开头曲里早已告诉了我们答案:“Stillididwhatihadtodo,Cuzijustknew.”(“但我仍然选择了离开,我知道这才是我应该做的”),“Couldbebraveorjustinsane?Wellhavetosee.”(“是勇敢还是疯狂,只有过后才知道”)
影片最后的凝视并不一定意味着两人的结束,问题延展至生活中。如果是你,会奋不顾身的追上那个远走的身影,还是就此别过,只留下美好在自己心中。
Youalwayshaveachoice,答案一直都在你自己手中。
生活教我们冷静理智,驱弊逐利;而电影叫我们不要忘了爱和梦想
柏拉图认为,理性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是第三性。我们姑且不谈这个观点是对是错,如果艺术只能算作“摹本的摹本”。那么我们为什么热衷于文学、电影、美术和音乐?
我的理由是,生活不能给我的,艺术作品可以给我。
现实教我们冷静理智,干货文和鸡汤文教你如何成为一个成功、多金、重利益、有规划、得好处的人;上司和领导使你唯唯诺诺;学校和公司用规矩和条条框框束缚你;新闻和社会告诉你,婚姻里除了爱情还有小三。
没错,在生活中审时度势是必要的,即使我们需要谨慎和理智,我们也同样需要治愈和激情。生活教我们冷静理智、驱弊逐利,而电影叫我们不要忘了梦想和爱。
当米娅经历了成百上千次面试失败时,好不容易得到机会自导自演了话剧。受到了质疑和嘲讽,塞巴也错过了她的表演,内心几乎崩溃的她回家准备随便找份工作、放弃梦想。可是当第二轮面试的消息传来,她依然整装待发,准备上场。
米娅在面试时演唱的《Audition》是我第一次落泪的原因:
Abitofmadnessiskey一点点疯狂是为漫漫人生togiveusnewcolorstosee添姿添色的灵药Whoknowswhereitwillleadus?谁知道它能把我们引向什么妙不可言的生活呢?Andthatswhytheyneedus,正因为如此这个世界才更需要我们这些做梦的傻子Sobringontherebels‘带领着“叛逆者”们Theripplesfrompebbles游乐在鹅卵石打出来的小小涟漪中Thepainters,andpoets,andplays打着天才画家浪漫诗人睿智演员的名号Andherestothefools在这里我要将这首歌献给那些whodream做梦的人们
曾几何时,“你的梦想是什么?”成为了一句调侃人的话。当下大热的电视剧《欢乐颂》、高票房的电影《小时代》里试图告诉我们,只有努力赚钱,在大城市站稳脚跟才是成功。
梦想已经成为遥不可及,只存在于鸡汤文里干瘪瘪的口号和舞台上的形式表演。
我们中很多人被米娅的成功感动,却难以免俗,臣服于现实。
我们羡慕别人的出名和成功,却选择性忽略他们追寻梦想路上一次次的被拒绝、被忽视,一次次跌倒再爬起。“科幻小说之父”儒勒·凡尔纳的第一部作品《气球山的五星期》被连着退稿了十五次,第十六次终于成功;被誉为20世纪百大英文小说之首的《尤利西斯》收到过这样的退稿信:“我们很希望能出版这部小说,但是问题是它太长了,按照正常的速度,大约要两年才能出完.....总之先把稿子退给您吧。”开启华语音乐一个新时代的周杰伦在成功前在餐厅里弹过钢琴。
我们羡慕别人仿佛不费吹灰之力的成功,我们怪这个时代和自己的出身。却不问问自己最初的梦想和初心是否已经被污染。有时候,你足够努力却仍不到成绩,你感叹这个世界上必须有失败者,很不幸这个人刚好是你自己。
那我们看看塞巴吧,在电影里,他的乐队现场万人空巷,巡演之路已经开启。成功就在眼前,但他毅然决然为了热爱的爵士乐和爱情放弃了唾手可得的一切。
如果真的如《欢乐颂》、《小时代》等作品里所表达的物质的满足是人生的成功。我认为这种成功只是平庸的成功。
梦想里除了挫折和坚忍,还时常蕴含着某种激情和勇气。激情便与美感相关,而平庸与乏味则毫无美感。
“正因为如此,这个世界才需要我们这些做梦的傻子。带着“叛逆者”们,游乐在鹅卵石打出来的小小涟漪中,打着天才画家、浪漫诗人、睿智演员的名号。”
“献给那些爱做梦的人们”
别样的人生
《红玫瑰与白玫瑰》里写:“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黏子,红的却是心口上一颗朱砂痣。”大家都奉这句话为经典,然而很多青年连恋爱都没有谈过。
《爱乐之城》里米娅跟随季节变换穿着粉嫩的连衣裙、惊艳的墨绿色晚礼裙、性感成熟的黑色露背裙,然而很多女生每个月只能从工资里挤出钱在淘宝上买一、两件衣服;米娅和穿着酒红色西服、弹着钢琴,儒雅帅气的塞巴在午夜街头漫步、舞蹈,而很多人至今尚未发现自己的真爱。
有观众说,看《爱乐之城》的时候,一直把自己代入在石头姐演绎的角色上,即使他是个男人。
这便是电影的魅力,即使人性复杂、人无完人,生活中充满了日复一日的平淡和时不时的挫败。可我们却能在电影里,在两个小时内感受到电影带给我们的浪漫温馨,感受到我们自己对爱情热烈的渴望和期待,涌满胸腔的感动和眼眶里的热泪。
曾几何时,我们在入睡前幻想过自己主演的电影,写酸溜溜的诗,也曾在学校晚会上放声高歌。可以说那是为了填补生活中的无聊、平淡,但也同时是对生活,对自己变得更好的愿景。无论何时,去回忆起那些憧憬和绽放都无比美好。
即使在别人看来那样做作又愚蠢,但那就是生活中原本的你。
让我们再回到开头的问题:“看了很多电影,很多都记不清了,看电影的意义在哪里?”
去体验屏幕里人物们爱恨交织的一生,去了解去体会不同的生活,去感受不同的情感。在现实中,我可能永远无法体会《唐山大地震》,与父母分割十几年再次相见那难以名状的感动;《悲惨世界》里冉阿让隐忍了数十年终于在法庭上承认自己身份的内心挣扎和情感释放;《泰坦尼克号》里Rose放弃富家公子选择Jack的勇气与决心。
但是在电影里,在大荧幕前的分钟里,我可以找到我喜欢的另一种生活,窥探到不一样的自己。那短短的两小时里,我不是我。而是在中世纪、在天上地下、在高科技未来里的某个人物,爱恨情仇、前世今生、选择与放弃、生存与毁灭、悲欢离别,扑面而来,让人措手不及。
它充满了无限可能,我只能翘首以待、尽情享受。电影如同人生,未知而迷人。
这便是我的答案。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1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