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伯利亚的深秋,气温已经接近零度,农田旁边的草地已经完全枯黄,两公里之外的森林也像一幅中国的水彩画一样,五颜六色的,浅绿的、深绿的、墨绿的、淡黄的、橘黄的、杏黄的、橘红的、大红的、深红的、浅灰的、深灰的......,一幅田园风光。
大家可能都知道这样一句话,“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是不是很有画面感,在深秋的西伯利亚、贝加尔湖周围,向远处望去,一直到天际边,全部是这样的景色。
最近一段时间,李志新总是喜欢站在温室大棚的中间空地上,看着周边景色的变化,也看着玻璃温室里面的各种蔬菜一天天的长大,有些结果的蔬菜开出了一片片小花,黄色的、粉色的、红色的、橙色的、蓝色的、紫色的等等,就像一个小花园,内心的喜悦和自豪感油然而生。
经历过两个月辛勤的耕耘,李志新农场的温室大棚今冬第一次收获的日子马上就要来到了。他的客户都已经在等待很长时间了,即使大家规划好了播种的日子,还是没有形成各类蔬菜供给的无缝衔接,这给李志新农场今后的工作留下了很大的改进空间、
李志新的温室大棚离贝加尔湖的最近距离只有30多公里,不远处有一条简易的公路可以直通到贝加尔湖的边上,在公路的两边有几个居民点,在这些居民点里,分别住着布里亚特人、俄罗斯人、哥萨克人,传统上他们从事畜牧业、农业、渔业和旅游业的工作,自从李志新他们的农场到这里之后,他们这里大部分村民都在李志新的蔬菜农场工作,有的打短工,有的是全职工作。虽然劳动强度有点大,但是李志新给的钱也多,大家总体上很是满意,好名声就在他们的嘴里传播开来。
每年深秋这个时候,李志新每天都喜欢开着自己的车,沿着这条破旧的道路,到贝加尔湖边上以及周围能够通行的地方毫无目的的转上一圈,在空旷的原野上,随心所欲的开着车尽情地驰骋,车里的音乐播放着自己最喜欢听的,李健的《贝加尔湖畔》,别提多有感觉了。
在我的怀里,在你的眼里,那里春风沉醉,那里绿草如茵,月光把爱恋,洒满了湖面,两个人的篝火,照亮整个夜晚,多少年以后,如云般游走,那变换的脚步,让我们难牵手,这一生一世,有多少你我,被吞没在月光如水的夜里,多想某一天,往日又重现,我们流连忘返,在贝加尔湖畔;
多少年以后,往事随云走,那纷飞的冰雪,容不下那温柔,这一生一世,这时间太少,不够证明融化冰雪的深情,多少年以后,往事随云走,那纷飞的冰雪,容不下那温柔,这一生一世,这时间太少,不够证明融化冰雪的深情,就在某一天,你忽然出现,你清澈又神秘,在贝加尔湖畔,你清澈又神秘,像贝加尔湖畔。
李志新很是得意,一边陶醉地听着《贝加尔湖畔》,一边心想,就是歌曲的演唱者李健可能都没有机会,像他这样把车停在贝加尔湖边听着这首歌!
李志新有时候把车停在贝加尔湖畔的一处高地上,看着一望无际的贝加尔湖水,泛出和大海一样的深蓝色,各种水鸟在湖面的上空成群结队的盘旋,在寻找着湖里面的鱼群,一旦发现目标,就不断的俯冲下来,获取自己的食物。纯净湛蓝的天空,和一样纯净湛蓝的湖水,在一望无际的天边连成一体,分不清哪里是天空,哪里是湖水。
贝加尔湖以及周边的秋天其实是最美的,但是因为天气变得很凉甚至有点冷,游客渐渐地少了很多,尤其是成团的游客锐减,大部分是自驾游的散客和一部分背包客。
前一段时间的十一长假,从中国来了很多旅行团,但是作为中国人我们非常清楚,旅行团所有的人都走马观花,拍个照、吃个饭、买点东西,对贝加尔湖以及周边的景点蜻蜓点水似地过了一遍,然后又匆匆的走了。
有少部分中国的游客也在导游的带领下来到了李志新的农场,说实在的,中国人对这种温室大棚丝毫不感到新鲜,因为在国内的时候,这种东西简直是太常见了,但是,因为这是在俄罗斯,在几千公里之外的贝加尔湖畔,当中国人见到熟悉的温室大棚的时候,还是异常的兴奋。
中国游客最喜欢的就是在里面采摘黄瓜和西红柿,几乎每个人都摘了满满的一大兜子西红柿和黄瓜,大家都知道,我们中国人最喜欢吃新鲜的、顶花带刺的嫩黄瓜,所以李志新农场温室里面的小黄瓜还没怎么长大,就被蜂拥而来的中国游客给摘走了,在这一点上,俄罗斯人和我们中国人不一样,他们喜欢那种长的接近成熟的、大小相近的、整齐划一的黄瓜。
面对这种情况,李志新农场的员工只好把嫩黄瓜的价格提高了很多,这个事被李志新知道以后,马上给叫停了,李志新是这样想的,大家出国旅游一次也是不容易,天天吃俄罗斯的餐饮已经很不习惯了,大家想吃一些黄瓜、西红柿来改善一下口味,作为在异国他乡的同胞,能帮助一下就帮助一下,对大家采取教育为主的方式,也让大家明白我们种菜的不容易,互相理解就可以了。
说实在的,大家都是要脸的人,经过农场员工的提醒和教育,采摘嫩黄瓜的中国人大大地减少。即使偶尔有少数几个不要脸的、占小便宜的中国游客,农场的员工也没有再为难他们,只是小声地提醒他们以后别再这么做了,这种人在大家鄙夷的目光中也会感觉到很不好意思,今后应该会收敛一些。
十一国庆节过后,还是有少数的旅行者来贝加尔湖周边旅游,这些旅游者和之前的跟团游大不一样,很多人都是自驾车而来的休闲旅游者,他们有更多的时间来欣赏这里的美景和美食。
在这万物肃杀的深秋里,李志新的温室农场是这里最亮丽的风景线,这时候到这里游玩的人都是俄罗斯的本地人为主,相对于中国人,俄罗斯人就没有见过什么世面了,最起码他们大部分人都没有见过如此高大上的温室大棚。
有很多人在此附近路过,看见这么奇怪的建筑物,以为是什么外星人的建筑物呢,本着好奇心靠近温室大棚,有些人是到贝加尔湖边的民宿,被民宿的老板介绍到李志新的农场来旅游参观的,民宿老板也很感激李志新的农场,因为给俺们带来了很多额外的游客。
在这寒风凛冽、白雪覆盖大地的西伯利亚冬季,大家来到这个奇怪的建筑物里面,发现这里别有一番洞天,心想还是中国人会玩啊,这里面不但像世外桃源一样一副春暖花开的样子,各种他们认识的或者不认识的蔬菜,竟然在这里长得如此茂盛。
当然了,几乎每个人临走的时候,都会带走一大包各种蔬菜,还是以黄瓜、西红柿、生菜为主,李志新这里的农场名声越来越大,来的人越来越多,李志新发现了一个现象,那就是,来到他的采摘园的人以家里的大人带着孩子为主,尤其是在俄罗斯当地漫长而苦寒的冬季,李志新发现,有些孩子几乎每隔两三天就来一次,因为这里郁郁葱葱、鲜花盛开,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
这种现象让李志新发现了一个新的商业机会,于是他就让团队联系当地的教育部门和各个中小学校,让这个农场成为了他们的一个农业以及劳动教育基地。
生活在西伯利亚腹地的俄罗斯的小朋友、中学生,从来没有看见过这么多的中国蔬菜,所以他们非常好奇,这些蔬菜是怎么吃的,他们想知道中国人是如何吃这些蔬菜的。
当俄罗斯人把这个问题提出来之后,李志新他们也感觉到很为难,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农场的食堂师傅也就是做个家常菜的水平,很多中国蔬菜他们也没做过,甚至连见都没见过。
但是,这些也没有难倒李志新,因为这些菜都是中国餐馆种植的或者定向供给的,这些中餐馆的厨师会做这些菜,于是,李志新把中餐馆的老板召集到一起,把现在的情况跟他们说清楚了。
然后,李志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他们农场提供一间温室大棚,餐馆提供厨师,在他们的温室大棚给俄罗斯人做菜,让他们知道这些中国蔬菜是怎么做的,做好了之后是怎么吃的。
有一部分餐馆老板听了李志新的建议,派厨师来到了李志新的温室大棚做菜,这个形式对俄罗斯人来说还真是新颖,在农场的菜地里面自己采摘蔬菜,把蔬菜交给里面的厨师,按照厨师提供的菜单选择选择自己喜欢的做法,做好了之后,马上在现场品尝。
这种方式试验一段时间之后,各方都尝到了甜头,到这里的游客品尝到了各种风味的中国菜,还可以把采摘的新鲜蔬菜带回家里,小朋友可以在这严冬里有一个休闲的好去处,很多中餐馆在这里获取了额外的收入,还能够在这里推销自己的餐馆,把这里的顾客引流到自己的餐馆。
对于李志新的农场来说,那就是最大的赢家了,首先获得门票收入,其次获得蔬菜采摘的收入,还有和餐馆的分成,这样下来,李志新的农场获取了比种植销售蔬菜高得多的收入。
俗话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到李志新农场来的人越来越多,就会有一些人出幺蛾子,有一天,李志新正在路上开车闲逛,收到了公司员工的电话,说有一个俄罗斯女人穿着比基尼泳装在他们的温室里面晒起了日光浴,引起了其他游客的不满,尤其是带着小孩子的游客的强烈抗议。
李志新赶快回到农场,让员工迅速地把那个俄罗斯女人挡起来,然后再进行处理,后来经过了解,那个俄罗斯女人是吃美了、喝嗨了,才毫无顾忌的在此晒起了日光浴了。
处理完这件事之后,引起了李志新的更多思考,一个新的生意线索又来了,因为在俄罗斯以及北欧这些地方,冬天非常漫长寒冷,而且总是阴天下雪,在七八个月的冬天里,基本上除了滑冰滑雪之外,很少有能够进行的室外活动。所以,这里的人特别喜欢晒日光浴,很多有钱人除了到温暖的热带、亚热带去度假之外,也在自家的别墅里建一个阳光房,阳光好的时候在里面晒日光浴。
但是,绝大部分普通人是没有财力和条件外出度假或者自建阳光房,来满足自己的需求,这对李志新的农场来说太简单了,现成的玻璃温室,改造一个就行了,于是,很快就把一个玻璃温室改造成了日光浴房,在里面布置一些躺椅,安装好一些淋浴喷头,马上就开始营业了。
要说俄罗斯人真是好这一口,日光浴房一开始营业,就开始供不应求了,有好多人在这里一晒就是半天,李志新也是不太理解,就问公司的俄罗斯籍管理人员,他们说的很有道理,毕竟他们自己人相互了解,在这西伯利亚的腹地,从哪个方向到达海边都有几千公里的距离,如果要是到中国海南或者东南亚的海边,路途更加遥远,对于现在囊中羞涩的俄罗斯人来说,根本负担不起。
这样就更加增加了李志新的信心,马上又改造了几个日光浴房,这东西设施简单,赚钱快,比种菜简单,又比种菜挣钱,一个更加宏大的计划在李志新的心中生成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4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