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尤克里里 >> 尤克里里介绍 >> 正文 >> 正文

双减扎实落地,让孩子们更好地成长交

来源:尤克里里 时间:2024/12/12
交汇点讯“双减”政策在江苏落地推行已有半月,教育生态清风吹来,江苏中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了哪些变化?既要让孩子减轻负担,又要让孩子学得好学得足,学校、家长、社会都在共同努力探索。把休息锻炼的时间还给学生“双减”背景下,如何让孩子休息好,有更充沛的精力?9月22日起,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开始试点“3+3”上课模式,即早上3堂课,下午3堂课,这和以往的“4+2”模式差别不小。记者翻阅了学生们的课程表——学校8点40分到9点20分上完第一节课后,有5分钟休息时间,9点25分开始进行半小时体育锻炼,锻炼结束后安排10分钟休息,之后再开始第二节课。11点40分结束第三节课后,学生开始午餐,比之前“4+2”模式的吃饭时间提前了15分钟。南师附小校长余颖告诉记者,过去上午四节课学生节奏非常紧张,而“3+3”让学生学习生活更加从容,从早上开始,可以稍晚到校,不用急匆匆吃早饭。尽管多数孩子8点10分以后到校,但学校也为早到的学生做好贴心安排,“有些家长因为工作等原因,也会早早送孩子到学校,所以7点半开始,我们护导老师已经到岗,为孩子们做好引导。”在学校门口,二年级学生涵涵的妈妈告诉记者:“以前小孩边吃早餐边往学校赶,现在孩子吃早饭时间有保证了,还能多睡会儿。”涵涵妈妈说,学校中午还有40分钟午休时间,不仅关灯,还播放舒缓音乐,孩子带着自己的小抱枕休息,下午上课也精力十足,“另外,现在作业基本都能在校内完成,回来我还会再带她做一小时的户外运动,休息锻炼时间多出不少”。不仅是涵涵妈妈,很多家长都明显感受到,孩子的作业量变少了,回家后的时间增多了。家长如何指导孩子科学利用回家后的时间?南京已经有学校推出了“带娃指南”。南京市瑞金北村小学制定出台了《家校共育指南》,该指南分为劳动、学习、创新、健康、游学等十个专题,每个专题按照低中高年段给出不同的指导建议。苏州市相城区阳澄湖中学发布课后服务工作指南,“可以引导孩子进行必要的课业学习和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激励孩子坚持体育锻炼,开展阅读和文艺活动。”“不建议额外布置家庭作业。”阳澄湖中学教务处主任王建明说。自己不“加餐”,别人“偷跑”“抢跑”怎么办?记者采访发现,这也是很多家长最纠结的。对此,南师大教育科学学院儿童发展与家庭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殷飞表示,家长应该尽量放平心态,让孩子们有更多自己思考的时间,而不是被各种作业、补习班堆满。“孩子的童年时光哪怕只是发呆,也是成长过程中必须要投入的,如果我们在童年阶段把孩子的时间排得满满的,他内在的自我是很难生长起来的。”南师附小校长余颖表示。让学科教育回归学校主阵地“‘双减’不是简单化的‘减负’,而要增质提效。”孩子们的时间多了考验家长的亲子陪伴,而学科的学习更多地考验着课堂的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效能。作为全国首批、省内唯一的“双减”试点城市,南通市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实施意见》,对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作出明确规定。“我们要发挥李吉林、李庾南等南通教育名家的示范引领作用,培育新时代南通教育名师群体,全面推进课堂教学变革。”南通市教育局副局长朱全中表示,为推动教师在课内“教足教好”、学生在课内“学足学好”,南通将增添课改新优势,完善“立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提升学生在校学习效率,确保学生达到国家规定的学业质量标准。“减负增效”的课堂是什么样的?学校也在不断探索,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通过“同学课堂”,邀请教师充当学生,模拟课堂效果,探索“双减”背景下对课堂教学变革的思考。南京玄武外国语学校小学部带领一二三年级的数学老师们走进幼儿园,让老师们发现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课堂的相似之处,启发老师研究教育规律,用适合儿童的方式教学。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校长叶伟峰告诉记者:“一二年级没有书面作业,但教师们正开动脑筋,数学教师带领学生做数学游戏,语文教师给学生们讲故事,在轻松时光中学知识。”叶伟峰表示,老师们要向课堂要质量,加强对课堂的研究,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来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同时,要加强对作业的精选、精炼、精批和精改等,让学生在课后服务时间高质量完成家庭作业。“双减”下,如何在促进每个孩子个性化发展和教师有限的时间精力之间取得平衡?今年开始,镇江开始全面探索全员导师制度,所有教师都要当班主任,对口负责联系若干学生。“一方面,这落实了全员育人,让音体美等教师也体验班主任的工作,有了育人成就感。另一方面,这也为精准化关怀学生全面成长、深入开展家校互动提供了必要基础。”镇江市教育局副局长黄科文说。借更多资源构建良好教育生态体育运动、科技探索、社团活动……“双减”下,形式多样的课后服务正在拓展学生的成长空间。一边挖掘自身潜力,一边引入社会资源,很多学校正在探索个性化的方案。为了让孩子们的课后时光更精彩,苏州市吴中区越溪实验小学尝试构建专业性与个性化相结合的特色社团课程体系,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开设阅读、船拳、足球等课程,组建管弦乐团、创客社团、灯彩社团等十几个社团。“我有了更多时间读我想读的书,还‘重拾’了喜欢的电脑编程课。”六年级学生顾夏萱说。课外服务开展起来,教育资源配套能跟上吗?记者采访发现,短期内优质课外服务资源“僧多粥少”的情况在所难免。市民李先生的孩子上初二,每周五和周日有一节篮球课,最初,一个班12名学员,这学期增加到二十多人。“我家小孩儿上的外场课,之前是一对十二,现在一节课场上有二十几个小孩,而且有的时候分组轮流上场打,站在一边挺浪费时间的。”“孩子上的是尤克里里,报的人还挺多的,但是老师就有点顾不过来,帮半数的学生调调音,就快下课了。”小学生家长黄女士觉得班报得有点鸡肋。殷飞表示,课后服务还有待社会资源的有序加入,要开展好课后服务,除了运用好家长资源这一鲜活生动的“教科书”,也要用好社会各界力量的“助推器”。常州市新北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要筛选聘请一些体育教练、科技达人、能工巧匠等社会专业人员,或退休教师、师范学校学生等社会热心人士参加志愿服务,提高课后服务水平,“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学校课后服务工作才有源头活水”。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杨频萍王拓葛灵丹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66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