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海报
这刚柔相济的电影风格也许和导演的生平境遇密切相关。北野武从小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父亲是个怯懦的人,母亲又无比倔强,父母关系不合给他的童年留下了阴影,北野武自小性格叛逆,对内心的抵抗与愤怒早有体验,因此他早期的作品以暴力美学为主。
成名后,母亲不断打电话向他要钱,他心底依然相当抵触,直到母亲去世,参加完母亲的葬礼之后他才知道,原来母亲这些年借的钱都没用,一直为他存着,北野武幡然醒悟,真相让他反思自己的叛逆,反思自己在母子关系中的角色,以及自己信奉的暴力美学,所以除却冷郁,我们得以在北野武的电影中看到宁静温和的讲述。
老少置换菊次郎
《菊次郎的夏天》安静地讲述了留守儿童正男寻找母亲的故事。正男幼年丧父,和婆婆相依为命,母亲据说在很远的地方打工,放暑假的第一天,是学生最快乐的一天。因为留守,独自一人放暑假的正男收到了快递的包裹,看到未曾谋面妈妈的照片,无聊的他想找到了妈妈的归属愿望倍感强烈,于是带上了钱,背上书包一个人出发了。
半路碰到了菊次郎帮助寻找妈妈,他们花光了身上的钱,经过一翻波折,终于找到了正男的妈妈,可是她已经另外组建了家庭,结果愿望破灭,只能伤心的回家,离开后菊次郎不忍看到悲伤的正男,此时又遇到了好心人和开摩托的机车男,为了让正男开心,所有人都像个小孩子一样和正男一起玩游戏,变魔术、抓鱼、荡秋千……大家渡过一个快乐的暑假。
影片中菊次郎和正男的性格恰恰相反,正男老实礼貌,却缺少这个年龄孩子该有的活力,少年老成的他一路上主动照顾别人,纠其原因,恐怕是缺少父母的关爱。
而这个大叔性格幼稚又冲动,像极了一个小孩子,鬼点子多,比如假扮盲人搭车,让正男装可怜拦车,在车站等车时调包便当,去到妈妈家还要正男夸自己怎么对他好,在正男身上花了多少钱等等,带着这么个不靠谱的大叔,正男一路没少受苦。
可是,慢慢地我们看到了这个荒诞大叔内心的善良和温柔。虽然性格颠倒,但他们却是有着共同境遇,在某种程度上他们都不被父母喜欢,都因为某种原因与父母分开,又都很想回到父母的身边。而经过这个夏天,两个人的性格似乎都有所改变,正男露出了久违灿烂的笑容,菊次郎也展现出了成熟及稳重的一面。
无声倾诉意绵长
回想片中镜头,北野武处理得巧妙而深邃。有一幕是正男与一对情侣在大草坪上玩耍,其乐融融,无忧无虑,镜头逐渐拉远,一块“禁止入内”的牌子进入观众视野,导演通过大字来突显在草坪上玩耍的人们违反了秩序,但是在孩子的眼中,看到的只有快乐的玩耍,不在乎这些条条框框,导演想表达的就是人们往往在现实生活的各种约束中失去了自我,失去了内心的无拘无束的快乐,大草坪就是快乐的境地,现在正男他们已经找到了自己的内心天真。仅仅是一个镜头的构思,可以看出导演对童年心境的精准刻画。
而最令我感动的一幕,是在他们找到妈妈,发现妈妈已经另外组建了家庭,正男伤心地哭泣,于是菊次郎找来小铃铛来安慰,告诉正男摇一摇铃铛就会出现天使,而正男充满希望地摇铃始终没出现天使,正男知道是假的,结果希望破灭,他们在海滩堆了一个天使的沙堆,看着像是坟墓,隐喻着天使已经离去,正男大步地向菊次郎跑去,仰望着菊次郎,仿佛是自己的父亲,告别了过去的感情,开始新的归途。这些视觉语言表达是精准的,不需要一句台词,无声的镜头更能直击内心。
本片的配乐大师是著名的久石让,了解过他的朋友都知道,他的音乐能讲故事,影片开场的《Summer》和曲名一样展现出了夏天的清新与活力,从年至今经久不衰,堪称经典,每次当旋律响起,正男和菊次郎就会有新的有趣的事情发生,还有新的美好的事物,新的希望,让人听起来有一种童真的感觉,给观众无限遐想。音乐和电影融合的非常完美,增强了电影的表现力,也不显得突兀。
看电影之前,我们会误以为海报中的小孩子是菊次郎,其实憨憨的大叔才是,这正是导演北野武父亲的名字。北野武与父母的关系并不融洽,整个青年时期北野武和父母交流都很少,直到父亲临终前才告诉他自己一生最遗憾的就是没有和儿子多说说话。
童年的不幸也是人生中最初的伤痛,它可能会伴随我们一辈子,却不必拿漫长的人生惩罚自己、控诉伤痛。人的生命力在爱里生长,但失去爱之后,生命原力会加倍寻找幸福。就像正男,失去了母亲没再回头找,而是向着家的方向,活力满满地跑回去,菊次郎没有再去劫路边的汽车,而是克己迈着成熟稳健的步伐,回到自己的生活中去。
我们常说当了父母就是一场修行,在给孩子寻找幸福的时候,又何尝不是找到了自己的幸福。成为父母后就是在经历一场:菊次郎的夏天,彼此寻找真正的自己。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73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