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疯子狂喜!!!
「五星推荐」
-《戏剧新生活》-大家好!我是再不写一点儿戏剧,大家都快忘了我其实是一个戏剧博主的戏剧疯子。
年第一个大好消息就是《戏剧新生活》综艺的开播,终于有一部关于戏剧的原创综艺了!做得还特别好,豆瓣9.4分,十集至少出十部戏剧作品,诚意满满,带你入坑!老实说,今年就这么结束我也没有任何遗憾了。
因为疫情,我很长时间没看戏了,看完戏以后激动得睡不着觉的感觉,好像一点儿都想不起来了。看完这部综艺的第一期后,我竟然失眠了……我在想小兰,我甚至还梦见了大海,我热血沸腾的像个明天就要去春游的小孩儿……
这是一部什么样的综艺呢?简而言之就是把8位在戏剧圈儿内小有名气的戏剧人召集起来,在中国戏剧的中心——乌镇开办“戏剧公社”。让他们必须在两个月时间内排出不少于十部的戏剧作品,并且自负盈亏,靠演出票房生存,以观察戏剧目前在国内的受众情况以及戏剧人的生存状态。
节目一开始,两组矛盾就明晃晃地摆在了他们面前:
现实,还是理想?
综艺,还是作品?
“现实,还是理想”是整个综艺探讨的主题,也是所有戏剧人,或者说所有人都面临的一个终极命题——月亮和六便士,你选哪一个?
戏剧赚钱还是不赚钱,每个人都有他的观点。但即便是斩钉截铁地说“赚钱!”的刘晓晔,他除了有长期稳定巡演的剧目(《两只狗的生活意见》、《希特勒的肚子》、《蛋》),还有一份教职工作——在北京舞蹈学院担任音乐剧系教师。饶是如此,他目前也只有2万块的存款。
这几个人里除了博三在读的丁一滕,没有哪一个是只靠戏剧生活的。我当然希望他们能像“前辈”《乐队的夏天》一样,在节目播出以后都能靠爱好养活自己。说白了,这绝对不是戏剧人自身能力的问题,问题出在整个市场。
中国戏剧目前只繁荣在一线城市,再往后退一点儿,演出的场次、质量都断崖式下降,所以,了解戏剧的人太少了。即便是在中国戏剧节的发源地乌镇,戏剧人卖票都十分艰难。对于大部分旅客来说,他们宁愿花30块钱买一杯奶茶,也不愿意出十块钱看一出好戏,这就是现实。
所以这部综艺最突出的就是一个“穷”字儿。大家每天都琢磨着怎么吃饱肚子。选社长的时候,业务能力不太突出的修睿永远是第一候选人,因为跟着他,大家至少能吃上饭。
与明星综艺不同,这几个不是素人胜似素人的戏剧人第一天就在寒冷的乌镇大礼堂里睡了一宿,一人一张行军床,洗脚盆反扣在床上当饭桌。第二天终于搬到了条件相对好一点儿的集体宿舍毛坯房,还得愁这一个月的房租要怎么挣来。
自己写剧本、自己做道具、自己搬运、自己卖票,还得匀出时间来到地里摘菜、做饭。他们比追光吧哥哥少很多经费、人气和流量,他们戏称自己是“灰头土脸的哥哥”。
他们代表的是每一个坚持做戏的戏剧人。那么,足够努力就可以了吗?世界上的大部分人都非常努力,我为什么要去关心你的辛苦值不值得?观众早对卖惨这一招失去了兴趣。
于是,第二组矛盾便出现了——综艺,还是作品?
刚开始,几个戏剧人面对24小时开机的综艺生活十分不适应。我该怎么表现?观众爱看什么?是真人秀惯用的撕逼?炒作?矛盾噱头?还是生活类慢综艺里的人间烟火,岁月静好?顶着满头问号他们开始了戏剧人的新生活初体验。
许多观众也跟他们一样,尤其是不熟悉戏剧的观众,看着这几个不认识的男人尴尬的集体生活,生发出许多问号:这几个人是谁?他们在干嘛?我有点儿想放弃了……
但你一定得熬过有点儿摸不着头脑的“生活”的部分,等待进入戏剧的正题。排练的时候,这群“素人”的身上开始散发出影影绰绰的光。所有的质疑到了正式演出的时候都迎刃而解,就像一幕戏到了最高潮的部分,蓄积的情绪如水坝里的水一般倾斜而下。
丁一滕的尤克里里弹起来的时候,我突然回到了七年前的那个夏天。我第一次在孟京辉的蜂巢剧场见到还很青涩、很稚嫩的丁一滕,也是拿着一把尤克里里,自弹自唱一首“大腰子之歌”。
-中间的是丁一滕-第一期《养鸡场的故事》播出之后,弹幕里的评论全都变了,“我一定要去看一部戏剧”、“我愿意花钱去看一场戏剧”……想到有许多观众正在经历着我当年的心路历程,我就特别开心,这正是这部综艺的意义所在。
吴彼说的对,在没有作品这个“1”之前,其他的一切都是“0”。《戏剧新生活》的题眼一定得在“作品”上。只有好的作品才能让观众入坑,才能达到宣传戏剧的效果。
这几个戏剧人有许多都是老熟人,比如都出自孟京辉戏剧工作室的刘晓晔和丁一滕;乌镇戏剧节青年竞赛单元的评委吴彼;电视剧里的熟脸赵晓苏、吴昊宸;一开始不怎么认识,但一直很心驰神往他的作品——《战马》的导演兼道具师刘晓邑,偶然发现他的老婆还是我当年的戏剧女神孔雁,这奇妙的缘分。
客串了一期的女演员冷冷,六年前离开北京的前一天看了黑猫剧团的《我爱XXX》,一下子就记住了这个身材小巧,但能量巨大的女孩子。(一个传送门——《我爱XXX》|我爱你们擦擦眼又四顾茫然)
但最让我惊艳的反而是节目之前我一点儿都不知道的青年导演刘添祺。截止我写这篇稿子为止,他共排出了三部作品——《养鸡场的故事》、《鸡兔同笼》和《巴西》,每一部都比我期待的还要更好。
既保持了高级的审美和深刻的内涵,还能让大多数观众获得共鸣。他将来一定不仅会成为中国最优秀的戏剧导演之一,还会成为中国戏剧的推广人,他完全具备让中国戏剧从小众变得大众的能力。黄磊说他和丁一滕代表着中国戏剧的未来,我非常赞同。
就给大家说说他的两部作品吧~
第一期/《养鸡场的故事》
节目刚开始,他们被要求在两天内为隔壁的养鸡场排一出老少皆宜的儿童剧。这“老少皆宜”可不容易,不能只让孩子觉得有趣,还得拥有更多的维度。莫言说过“好的儿童文学应该既适合儿童看,也适合成人看。”
赖声川说“你们不要怕深度,小孩子是有深度的”。
于是,他们做了一个关于梦想的戏。这个故事改编自法国作家克利斯提昂·约里波瓦的童书《不一样的卡梅拉》。它讲述了一只叫卡梅拉的小鸡不想下蛋,想去看大海的故事。
小鸡没有见过大海,她只听海鸟给她讲过大海的样子,可是海鸟真的见过大海吗?她不知道。大海有什么好看的呢,她为什么一定要去看海?
这部戏整体是一个非常可爱、非常有趣的儿童剧。无论是鸡舍里排队下蛋的母鸡,还是在沙漠里遇到的哥伦布,都充满了想象力,又可爱得让人捧腹。
可是,在某一个瞬间,你就读懂了它的寓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大海,在小兰说出“海水真的是蓝的,它和我想像中的一模一样”的时候,崩溃大哭。黄磊对戏剧人说“我们都是小兰”,我们做这个节目就是想看看我们能不能看到大海。
“大海啊,你怎么全是水啊!”
生活当然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第二期/《鸡兔同笼》
“鸡兔同笼”是道非常经典的数学题,曾经难倒了无数的小学生。刘添祺将这道题作为契机和引子,将一对父女的爱恨揉进了这道题里。
刘添祺的厉害之处在于他总能把最动人的情感融化在最平凡、普通的日常对话里。演员之间有点儿贝克特式的前言不搭后语的对话形成了奇妙的冲突,诱导观众去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2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