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互联网教育企业家年会在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召开,会上由辣妈创业者周洲主持了以“寒冬看教育投融资”为主题的圆桌论坛。
本期论坛的嘉宾有:华图资本总裁吴正杲、京育基金合伙人、京北金融董事长罗明雄、顺为资本合伙人李锐、基因资本合伙人朱健、华夏桃李合伙人郭西凡。教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资本的加持,众多教育领域投资人在论坛上分享了他们对教育市场的判断、投资逻辑以及对教育的反思。
火柴盒将各位投资人的观点整理分享给大家~
你们觉得教育行业真的到了寒冬吗,还是有所好转?
吴正杲
其实是不是寒冬,现在立春都过了,现在肯定不是冬天了,而且一年四季都是从春天开始的,而不是从冬天开始的。
说到投资,其实都说寒冬,特别是对于教育行业,好几个细分领域比较有影响力的都是在年的时候出现的。到年年末的时候,券商开年终电话会的时候,让我讲政策的未来。其实投资这个事情很有意思,当所有人都觉得这个事情完了的时候,它就是一个机会。
礼拜一大家看到了万亿的交易额,但是大家礼拜一打开这些股票去看很多在礼拜一涨停的时候的股票,你会发现它是从1月1日就开始涨,要么是从正月初七(上班的时候)就开始涨,只不过涨到上个礼拜一的时候,所有人都看到了万亿的交易额。
再去回顾的时候,发现有很多已经从去年12月的低点,到现在已经涨了40%、50%甚至一倍,甚至有两个季度涨十倍的。
其实我觉得冬不冬天,是不是最寒冬的时候,其实是看你怎么看。如果大家都去、最热的时候,可能是要防范风险的时候,大家都不去的时候,可能却是机会。
对教育而言更加是,那么说是不是就不投教育了?投教育主要是什么?其实教育这个产业,教育本身就是在知识传播中帮助别人获取知识、帮助别人进步。需要进步、需要获取知识这一点,这件事情是永远不会变的,每个人都需要获取知识、每个人都需要进步。
帮助别人获取知识、帮助别人进步,这件事情也是永远的刚需,只不过在这个需求中,是不是谁能找到更好的方法、途径、渠道,给大家更有效率、更有方式地获得这些,我觉得只要这件事情在做,就有机会,只要在做这个事情的人还很多,那机会就很多。
所以,我觉得不要害怕冬天还是春天,一年总有四季,四季总有轮回,就看我们在什么时候参与到这里。我觉得只要坚持住,每一个冬天都是春天的前奏。
罗明雄
谈两个关键词:寒冬、教育。
我认为现在肯定是春天。
王兴所说的年还是年是十年来最差的一年,是未来十年最好的一年。不管是哪种含义,不管是语不惊人誓不休也好,还是说类似于媒体的断章取义也好,其实很难做到这种情况。因为你从很多数据来看,是比较难做到的,就像刚才吴总所说的,当大家都不投的时候、当大家都发出这种声音的时候,你可以发出另外一种声音。
其实我们做一级市场,不做二级市场的,或者说基本上不做,但是去年年底的时候,这是今年春节前,我小范围的聊天的时候,就从股权投资的专业概率和赔率两个角度来推论。我说咱们做股权投资,尤其是做一级市场,就是概率×赔率。虽然我对二级市场不熟、不专业,但是以目前的判断来看,你这个时候买股票,持有一到两年,大概率应该是赚的,而且一般来说应该是会超过或者是远远超过理财,不幸被我言中了。
所以,从目前来看,包括今天早上也有一个同学问我,说股市起来了,春天来了没有?我说按我目前了解来看,今年上半年有可能股市先起来,但是实体经济没起来,但是下半年实体经济应该会慢慢起来。因为我本身旗下有金融和投资,金融这边我们和很多企业打交道,大家正在预判今年下半年债权的利率市场明年会下降,所以他们目前正在做很多粗浅的准备,下半年都在做收钱的准备,现在慢慢开始真的往春天走了,所以我不认为现在是寒冬,寒冬按照我的理解,年真的很惨,已经过去了。
第二个问题是关于教育,因为我们当时是这么看的,我认为美国最后能够做得好,就靠华尔街的金融、硅谷的科技以及教育,再加上好莱坞的文化。因为我们都是理工男创业,不懂文化,所以京北这边就投了金融、科技、教育,我只谈教育。
教育目前投资应该是成为整个全国一个非常重要的热点,不单单包括像我们跟严总合作的京育基金,专门投教育基金,这是我们所谓的职业的风险投资机构。其实还包括大量的三、四、五、六、七线城市的很多有点儿钱的人,他不想工作,或者是找不到特别好的工作,他想创业,除了开饭店之外,很多人在干嘛?在开培训机构。不管是自己在本地开个小的培训机构,还是开个加盟连锁,还是开个什么,其实这都是投资。这种投资为什么好?其实跟教育的特性很有关系(在这儿我不展开)。
所以,我是坚定地看好教育投资,不管是像职业的教育投资人,还是类似于散户的也类似于极低的创业成本(几十万、几百万)创业的,其实我都是非常看好的,因为教育是未来。
李锐
这个问题我觉得好像已经在过去的半年或者是一年里被所有人不停地在问,最早我们内部也在讨论,怎么来回答这个问题。后来我们发现有一个基本问题没有解决,什么叫冬天?冬天意味着气温吗?如果是以气温来衡量的话,我觉得毫无疑问,现在一定比去年的今天要冷得多,这个我觉得没什么好说的,就跟美国东部今年的寒潮一样,我觉得这是肯定要比去年冷的。比未来会冷还是热?我觉得可能大家会有一个各自的节奏。
我们是做一级市场投资的,我们是一个美元和人民币都有的基金,我们投资期限是10年+2年,我们是一个比较长线的基金,而且我认为这样的创业也应该是长线的。
所以,无论对于投资者来说,创业者更应该关心的是更长周期的一个趋势。大家在关心今天气温的涨跌,是为了明天穿多少衣服而准备的,可能只要关心更长期的,三、五年或者是更长周期的趋势,以及近期我应该用一个什么节奏来加减衣服。
我觉得从长期来看,我们非常看好教育。刚才其他几位嘉宾也都分享了教育的重要性,我觉得从另外一个角度,我们昨天也跟二级市场的投资人聊天,都是差不多岁数,孩子都可能在小学到高中期间,算一下费用占比孩子的占多少,大家算一算。我们再回去看一下普通的工薪白领,他们的教育支出或者是孩子的支出,占他们整个支出的占比。
会发现,在现在的阶段以及越是一级城市,或者是未来经济越好的,他们的占比会越高。所以,我们自己觉得从长线来看,这个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从短线来看,我自己觉得确实面对很多压力。因为教育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行业,它一定是有管制的,因为这个是社会最后的公平之一,所以我觉得一定是有管制的。因为有管制,而管制不是连续的、不是纯市场化的,一定是有节律的。我自己认为,从节律的角度来讲,现在对于创业者和投资人,不是应该要调整节律的时候,这个时候确实对早期投资人和对真的有更远大梦想的创业者来说,没准是一个好的时机。因为可能这个调整,要比拼的核心竞争力和资本狂潮,或者是钱很容易挣的时候,要的核心竞争力是不同的。
我觉得如果跟一年前比,毫无疑问,今天我估计如果有出来融资的同志,和我们去见创业者的同志,我觉得气氛是变了的,变了有多大?还是有一定幅度的。
朱健
因为我们基金可能有点儿特殊,顺为什么都看,看科技、互联网,我们比较简单,我们主要看教育,也是比较专注在教育行业。所以,所谓的寒冬,各位嘉宾讲得都是宏观层面,我们就比较简单一点儿。
去年来看,整体上来说应该不能叫寒冬,因为我觉得去年市场过于火爆,尤其是在去年上半年的时候,还是非常热的。在下半年的时候,的确很多投资人是减缓了一些投资的速度,或者是降低一定相应的金额。但是我觉得从三个维度来看,资金层面有压力,但是压力并不是很大。
但是从我们自己来看,无论是K12学校还是所谓的幼儿园,还是在线的,还是所有的职业教育,所有的数据都在往上走。你们发现从用户端来说,根本不会因为有所谓的寒冬存在,因为这个行业是非常刚需的。
从这里来看,我不认为有什么寒冬。
但是从另外一个政策,其实我们也问了非常多政策决定者的态度,这个行业就像李锐总说的,肯定是有监管的,但是你会发现,在监管下依然会有很多大公司会脱颖而出。在一个合理的规则下,我们觉得这个寒冬也是不存在的,无论是盈利的还是非盈利的,都会有自己春天的那天。
可能资本有时候会过度足,会导致有些市场,比如说对于非营利性行业的估值体系会做调整,但是我觉得这个是我们自己内部的观点,对我们来说不影响投资。
郭西凡
从我们的观点来看,我并不觉得这是一个寒冬,因为桃李是专门做教育行业的财务顾问业务,就是帮助很多创业者去融资,当然也包括一些二级市场的并购业务。所以,我们从两个点去看:
1、二级市场。
年、年应该说教育行业头部的一些公司上市,开始的一个原理,大量的公司能够非常顺畅地在境外上市。我们也看到现在还有一些教育的公司,可以在境内有借壳上市,或者是未来有可能在境内IPO。
中午我在见投行部的朱全星,其实国内很多教育行业的投行业务在境外发行都是这么做的,他们现在手里还有三个项目,应该都在今年下半年在香港发行。
所以,从二级市场来看,其实有非常成熟退出的渠道,二级市场、上市公司这个层面其实更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48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