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尤克里里 >> 尤克里里图片 >> 正文 >> 正文

看了这份帝都天价开学清单,我只想说这

来源:尤克里里 时间:2023/6/28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多少钱 http://pf.39.net/bdfyy/bdfrczy

米粒妈

前几天同事往群里转发了一份“北京天价开学清单”。

没娃的技术小哥哥发了个惊讶的表情包:假的吧,这是养娃呢还是烧钱呢?

其他有娃的同事纷纷跳出来证明技术小哥哥只说对了一半儿,根据我们这么多年身经百战的亲身养娃经历,很负责任地讲:这的确挺假的,因为实际花费要比清单上列的还要多得多

这个清单列得多少有点敷衍,英语奥数班元/年,等于每月块钱,约等于每星期元,还英语+奥数两门课,哪有性价比这么高的课后班别忘了算上我家米粒一个

养娃这事儿吧,不能仔细算,算就多少有点伤感情了,咱们花的那是血汗钱吗?那明明是对孩子浓浓的爱,那是无价的,所以格局要大

但很多年轻人,不养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娃不知养娃费(钱)。所以说,想知道自己赚钱的上限,问老板,想知道自己花钱的上限,生个娃。

最近办公室有两个同事刚刚休完产假回来,俩人每天在小宝宝太可爱和小宝宝太费钱中来回跳戏。

妈呀,这才哪到哪啊!在他们未成年的0-18岁里,小宝宝这个阶段是最省钱最省心的了。

纸尿裤、奶粉、辅食、几件衣服,几本绘本,几样小玩具,医院。

最大的开销也就是早教和阿姨了。

我的一个好朋友,送娃去了个早教课里的爱马仕,据说各种明星都送娃去。充值三万多,这么算下来一节课要(我本以为已经觉得很可怕了)

就这,人家还特别紧张,根本报不上名!

不过话说回来,早教这件事,丰俭由人,你可以报爱马仕,也可以在家早教。

至于阿姨,已经不是钱的问题了,要找个好阿姨,比找个好老公都难。无价!

其实真正“不得不”的开销,是从三四岁开始的。

孩子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纪,国际园、双语园、蒙氏园……你要选私立,有下限无上限,1万-2万/年的价格,也是挺感人的。

关键养孩子从来没有一价全包,你上了私立幼儿园,难道周末就不上兴趣班了吗?假期就不旅游了吗?该来的总会来。

公立园、普惠园费用确实低,但是你就会非常自然地把幼儿园省下的费用当成是孩子自己赚来的,最后再“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比如,多报几个兴趣班。

美术、运动、舞蹈、乐器、乐高、围棋……这些其实还都是很常规的操作,你要学个花滑、马术、射箭……那就等着碎钞吧

同事说,以前觉得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父母的陪伴,所以每个周末都带孩子去公园、去游乐场,一天下来在外面吃吃喝喝玩玩乐乐,来块钱出去了,家长累瘫,孩子也没学到什么“技能”,有这钱不如报几个兴趣班。

于是她天真地给娃报了舞蹈和画画课。

没想到啊,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除了每个兴趣班一年一两万的费用,周末的吃吃喝喝玩玩乐乐,一!点!都!没!少!

▲米粒之前和表妹一起去玩AR过山车

在商场上完兴趣班,正是饭点儿,娃喊饿,这饭总是要吃的吧?

一家三口,认真干饭,吃饱了得消消食吧?商场里琳琅满目的各种游戏设施就会不停地向娃“招手”:你来呀~你过来呀~

捞鱼、化石挖掘、小火车、投币游戏、盲盒……

最后是钱一点没省下,反而还double了。

其实,还不只这些。

你以为兴趣班交完一年的费用就能安安心心、踏踏实实一整年吗?

Tooyoungtoonaive!

就拿同事给娃报的画画和舞蹈来说吧。

小女孩学一回芭蕾,你总得上一次舞台,跳一次天鹅湖吧?

这都不用你操心。

一年两次演出,机构妥妥地替你安排好了。表演之前要集训,集训就要每天划课时,服装可能还要单独买。

最关键的是,观看演出是按家长“人头”收费的,这时候,姥姥姥爷/爷爷奶奶是最积极打call的,肯定少不了,再加上爸爸妈妈,一家好几口的“人头”就贡献给了某不知名剧院。

但凡能上台表演的兴趣班,都同理,比如合唱。

(舞蹈课,如果6岁+是一次1.5小时,也要相应划1.5课时)

再说画画,除了常规的画画课,机构一定会绞尽脑汁搞出各种新花样,比如写生,比如带娃看展,比如各种节日安排主题亲子活动。

如果这些按照正常课时划价,那真的是万里挑一的良心机构,我还真劝你可以考虑报了。

关键是很多机构,这些要额外付费或者划掉好几个课时,比如同事给娃报的美术机构,一年近块,折合一次课多块钱,但是一次户外写生课要划掉3个课时,块就这么撒出去了,带回来一个巨大个的不规则形状的作品,在家没地儿摆、没地儿挂,就这,你还得昧着良心为娃鼓掌叫好

以上这些,如果这两年机构没有跑路、没有关门大吉,那都算赚到了。

不过嘛,谁都有第一次,养娃也一样,有些路,你明知道有坑,也会试一试,不试会遗憾,试了会后悔,但我敢保证,如果有二胎,这些钱,该花还是会一样不少地花

等娃5岁以后,慢慢向学龄阶段过渡。真正的“天价”大幕,拉开了!

学龄阶段的孩子,虽然兴趣班少了,但是学科类课外班多呀,而且不少兴趣班转向了特长方向,更上一层楼,也就意味着更“烧钱”了。

米粒妈在上海的闺蜜,她家娃一直学小提琴,她说临近考级或有表演,是花销最大的时候。

本身就要加课(要考级了,上课频次肯定要提高),考级的时候要有钢琴伴奏,还得找个靠谱的钢琴老师,每一次上课训练都要付小提琴老师+钢琴老师两个人的费用,还有最后考级时小提琴老师的指导费和钢琴老师的伴奏费。

(庆幸米粒对乐器只是“玩票”,没有深入)

再说我的一个好朋友,是西城家长,她家娃的艺术启蒙做的是真好,但是吧,没疫情的时候,人家都是寒暑假跟着老师去欧洲看展、写生的。

这种跟咱们自己旅行完全不一样,费用也是起码双倍起,而且还不含机票,让娃单飞有点不放心,但如果爹妈都跟去,真真是肉疼啊

大家都知道米粒学过一段时间的击剑,其实大班授课费用并不像大家想象得那么贵,但学了一段时间,要提升,费用就跟之前大不一样了。

如果要认准这条路,再上大班课就耽误时间耽误娃了,你要一对一,那可就是一条“不归路”。

孩子如果一不小心再有点天赋,你不得选个退役冠军做娃的老师啊?

还好米粒认准了相对省钱的足球,但周边花销也很让人上头。

我之前在《平平无奇的一个周末,老母亲痛失了一瓶Lamer》里写过,米粒的几个爱好其实不怎么烧钱,甚至他还会主动抠门精打细算。

但,踢完球跟小伙伴们聚个会,场面就不受控制了。

之前米粒他们训练完,几个小毛头想要一起吃个饭再玩一会儿,几个妈妈也跟着一起。

平时妈妈们也算是点头之交,凑在一起也会聊聊闲天。

但你们有没有发现,就是这种好像熟了但又没完全熟的状态才难办。

孩子们说想先喝个饮料,一个妈妈就带着大部队去了星巴克,孩子们往柜台前面一趴,一人一块小蛋糕一杯小果茶,几百块就没了。

再去电玩城玩一会儿,另一位妈妈直接给孩子们买了近千块的代币。(北京的电玩城,真不是一般的贵)

本着“礼尚往来”的精神,我们又请大家吃了火锅。

要知道,星巴克这种东西,除非有赠券,否则米粒都是“非必要不主动喝”的。

但是气氛到那了,不花点钱好像总觉得哪里不太对劲。

这两年疫情,很多人以为能省下不少旅行钱。

事实证明,京郊游比出京游花销还大,国内游比过去出境游更费钱。

我们去年暑假三亚,今年暑假张家界,时间都不长,花费却也不低。

尽管如此,我和米粒爸都还抱着感恩的心,毕竟这两次都跑赢了疫情。(如果去年去张家界,今年去三亚,那我们就可以买彩票了)

其实前面说的这些兴趣班、带娃旅行,都是锦上添花,真正学龄娃的标配,是学习。

也就是说,前面所有钱你都可以省着花,甚至是不花,但是下面的钱,你不花也得花

日常文具虽然是毛毛雨,但架不住它费呀,全国小学生都会的一种杂技——“吃橡皮”,你们懂的,而且,“差生文具多”。

课外书,可不是一年三五百就能搞定的,孩子阅读速度上来了之后,你会发现他翻书比翻脸还快,一双鞋起码还能撑住一个季度呢,但课外书,你必须备得足足的,毕竟,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还有大量教辅——古诗词的、古文的、语文字词句的、阅读理解的、文常的、作文的、数学课内的、培优的、奥数的,单元测、期末卷、英文分级、桥梁书、初中高章节书、儿童读物、小说、杂志、单词书、语法书、作文书……

学科课后班就更不用说了,别看兴趣班续费的时候都拿捏着,这一开学,学科类课后班开张了,老母亲们都争抢着去送钱

你以为只有普娃和渣娃才报一堆课么?

我想说,牛娃的课一点不少,只是level不同而已,而且单价更高。

渣娃吃快餐,普娃吃小炒,牛娃吃的可是米其林,要预约的。

那些上岸海淀六小强的孩子,哪个不是语数英全面出击、大火猛攻?

奥数牛娃都是几个机构几个班型一起上着,还有集训队。

而且牛娃时间更金贵,大语文攒名师小班,英语只上一对一。

牛娃还有一个烧钱的项目,就是打比赛

以前奥赛报名费其实真不贵,自从这件事变得敏感了之后,比赛就升级成各种“研学营”、“夏令营”,还满中国跑。

但,你又不是旅游的心情。

考好了,几千上万块花的也值,不管金银,拿回来一个牌,也算没白跑一趟。

没考好,也没心情旅游了。但下次有比赛(营),你不还是得报么?

一年打比赛要多花好几万,为的是检验一年十几万的几个奥数班学得怎么样,这种痛可能只有牛娃妈妈才会懂吧

这么说来,米粒虽然普,也无形中给我省了一大笔银子(既然是米粒用实力亲自省下的,我好像又可以考虑“专款专用”,给他加个课了)

养娃这件事,就跟过日子是一样的,丰俭由人,花小钱有花小钱的养法,花大钱有花大钱的养法,孩子都会长大。

但咱们中国人的传统就是如此——重亲情、重教育。

所以在养娃这件事上,父母从来都是尽最大努力,去拼一个机会、一种可能(甚至都不是拼一个结果,毕竟教育这件事并不是你付出了就一定会有收获的)。

就算我们自己成长得好好的,没学坏、没长歪,有一份还过得去的工作和时有不如意但还算积极向前的生活,但并不代表我们可以任由孩子像我们自己小时候那样去肆意生长。

时代不同了,每一代有每一代要面对的环境和挑战,不一样的困惑,不一样的责任。

比如我小时候,近视就近视了,还是高度的,那能怎样?戴眼镜呗。但米粒从出生开始,我就非常在意他的视力问题,每半年都会去做全面的检查,各种护眼产品我研究个遍。

还有牙齿,咱们小时候谁不疼的时候去看牙?但现在的孩子,一年两次牙科、两次眼科,这是标配,为了健康,也为了美观,现在校园里箍牙、整牙的孩子一大把。

怎么说呢?一提平均工资,感觉每次都是拖后腿的,一提给娃花钱,都趾高气扬的,冲锋陷阵、视死如归,唱着“我为GDP做贡献”。

这,就是这届家长最后的倔强。

一边给娃花钱,一边还要黑娃,下次要掏钱包的时候,还是义无反顾。

养娃这钱吧,虽然不是大风刮来的,但的确是被大风刮走的

风,时大、时小,但始终没停过,现在我唯一的心愿就是能捂紧钱包,争取以后孙子孙女的早教钱不用咱们掏

个人简介:

米粒妈频道(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52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