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年轻父母,尤其是明星父母,都让孩子学乐器:
黄磊女儿多多、郭涛儿子石头在学钢琴、玩吉他。
陆毅女儿贝尔、李湘女儿王诗龄、田亮女儿Cindy同样学起了钢琴。
Kimi还用尤里克克弹奏生日快乐歌曲为林志颖庆生......
为什么大家都热衷于此?
因为有传言说,学乐器能变聪明。这个聪明包括什么?逻辑思维和记忆力强,听觉和视觉灵敏高等,而这些能力都是父母希望孩子能够得到提升的。
那传言到底是不是真的?今天我就从脑科学的角度为大家解答。
学乐器能变聪明?是的
学乐器改变了神经细胞的连接,也就意味着,增强了记忆力。
怎么理解呢?
先来看下加拿大脑神经学家们进行的一项特别研究。
他们给大提琴做了瘦身,然后让13个志愿者躺在核磁共振仪里练习“大提琴”,同时记录练习过程中大脑神经连接的变化。
实验持续进行了几周,他们从核磁共振显示屏上看到,志愿者弹奏“大提琴”时,大脑有多处亮起,视觉、听觉、运动皮层,还有胼胝体......
这代表什么?无数个大脑神经细胞在建立新的连接,修剪没用的连接。长期持续的练习,还会强化这种新的连接。
这跟记忆力的增强有关系么?
当然有。
过去研究发现,大脑神经细胞连接的改变,使得知识得以在新的神经连接间传递,并最终分类收纳进大脑特定存储位置,成为新的记忆。而当这种神经细胞连接不断被强化,记忆就加深了。
所以,学乐器确实增强了记忆的广度和深度。
除此之外,学习乐器还有其他好处。
一场演奏是怎么进行的?
将看到的乐谱进行复杂的逻辑分析:乐曲有哪些特征、跟之前的有什么差异;用什么样的方式演奏,听起来更悦耳,并且使人振奋、引爆全场,然后才是付诸行动。
这就需要大脑同时调动视觉、听觉、运动部分来共同推动演奏这项“工程”;于此同时,为了确保演奏的顺利进行,处理语言、数学的左脑,以及长于创造性内容的右脑,二者必须互通有无,密切保持联系,这就需要负责左右脑信息传递的胼胝体来配合。
整个过程中,神经细胞连接重组和强化,多巴胺分泌,胼胝体容量增大,灰质皮层增厚......
长此以往,孩子的逻辑思维、记忆力、协调能力、视听觉能力、情绪控制力等都会得到提升。
这些不正是聪明的特征么?
Emmmm,看来传言非虚,学乐器真的能变聪明!
学乐器,我们慢慢来!
既然给孩子学乐器有这么多好处,那我们该给孩子买什么乐器?要不要赶紧报个班?别急,这个事情还是要有一套章法的。
首先,我们要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乐器是件很枯燥、很累的事情,如果没了刚开始的新鲜感,后面支撑孩子走下去的,唯有兴趣了。
所以,在给孩子学乐器之前,我们先要找到孩子的兴趣点。
怎么做呢?
如果父母是搞音乐的,那可能本身就会很重视音乐启蒙。比如昆凌从怀孕开始就给小周周听周杰伦的歌,出生后也没中断音乐启蒙,再加上杰伦夫妇对小周周天生乐感的敏锐察觉,找到兴趣点肯定不在话下。
但如果父母只是普普通通的人,那也不用太担心,孩子对音乐的兴趣是可以从小培养的。
给孩子创造良好的音乐环境。我们可以从怀孕开始就给孩子做音乐胎教,出生后也要让孩子多听高雅的音乐,包括古典乐、轻音乐、爵士乐等,等孩子大一点了,还可以和他一起看演奏会、听儿童音乐剧、参加音乐节等。
帮孩子理解音乐。孩子对音乐的理解可能比较有限,我们还可以跟孩子讲讲曲子的由来与故事,或者讨论听后的感受,增强孩子的鉴赏力。
孩子音乐兴趣培养起来的同时,我们自然也就找到了孩子感兴趣的点。
然后,为孩子选购合适的乐器。
如果孩子表现出想要学某种乐器的意向,那我们就可以开始为他选购乐器啦!
乐器的选择,首推钢琴。
因为钢琴是众多乐器中最容易上手的。钢琴音准固定,音高又容易找到,只要用眼睛看就能找到,而弦乐则需要靠感觉来找准音高,这需要最少半年的练习。
再者,钢琴不容易跑调,不易打击孩子积极性。初学的孩子弹钢琴,发出的声音不会很难听,而管弦乐刚开始吹不好,可能连声音都发不出。
至于其他乐器,我们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来选择。
如果孩子喜欢吉他,那可以在5岁左右时为他引入。
如果孩子喜欢小提琴或古筝,我们可以提前请专业人士给孩子测测音准、音高,然后再考虑入手。因为小提琴对音准有要求,古筝对音高有要求,学习难度相对较大。这两种乐器都建议在5岁以后学习。
最后推荐一个不是很难的乐器——尤克里里,这个很适合3岁左右的孩子练习。
学乐器是件辛苦的事。一开始的兴趣、喜欢、快乐都可能被磨灭。
但是,学乐器对孩子的成长发育又有很深的影响。正如爱因斯坦所说,他在科学上的成就,很多是由音乐启发的。
所以,再有谁说学乐器没必要,那就把这篇文章甩给他看,哈哈哈。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1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