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北海日报
美食比拼大赛上,学生们有条不紊进行操作,出炉的美食有模有样;“学雷锋日”里,学生们走进敬老院看望老人,为老人打扫卫生,弘扬尊老、爱老、敬老、助老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击剑课上,学生们手持花剑矫若飞龙,点燃激情,成就梦想……在北海市外国语实验学校,学生们正体验着“五育并举”带来的魅力。
北海市外国语实验学校注重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五育融合,坚持深化“五育并举”,积极落实“双减”政策,全方位构建学生成长平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进步,让生命之花尽情绽放。
着手实践体验,树立劳动光荣观念
“劳动教育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北海市外国语实验学校校长杨惠萍说,学校以劳动教育为主要抓手之一,让学生做到知行合一,赋能成长。
学校利用国旗下讲话、班会课、团队活动等方式,对学生开展“让勤劳成为习惯”“让感恩与劳动同行”“用劳动创造美好”等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了解劳动意义,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鼓励学生在劳动中发扬不怕苦、不怕累、不甘落后的集体主义精神。
为了让学生养成爱劳动的习惯,学校开展了一系列劳动活动。举行“今天我当家”评比活动,在家人的指导下,学生淘米做饭、扫地拖地,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开展“创意我们的美食”比赛活动,学生用自己的智慧和巧手制作美食;举办“五一节最美劳动者”摄影比赛,学生用镜头记录坚守岗位的劳动者,铭记劳动的艰辛,学会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每个学期带着孩子们去拥抱大自然,寻找大自然的美,在校外进行劳动实践活动。精彩纷呈的活动,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会劳动,拥抱劳动。
把劳动习惯的培养贯彻到日常。班级实施劳动值日制度,每周教室、宿舍大扫除制度,并于每月开展教室文化设计、宿舍内务大比武活动。学校通过团委以及少先队大队部的号召引领,实现学生的自主管理:每日班级卫生、公共活动区域保洁、物品工具的摆放、眼保健操课间操等情况均由学生干部进行检查反馈,督促整改。
结合多彩节日,传承传统文化美德
“壮族三月三”期间,北海市外国语实验学校的学生们近距离感受了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学生们身穿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跳民族舞蹈、走服装秀,庆祝节日的到来。假日期间,学生巧手制作绣球,学习制作青团、五色糯米饭、鸡屎藤籺、槐花粉等特色美食,并通过主题板报深入了解“壮族三月三”传统习俗。
丰富多彩、独特有趣的民俗活动,让学生们真正贴近“壮族三月三”,让民族传统文化在学生们心中生根发芽、蓬勃发展。
“七一”建党节,师生们用灵巧的双手、五彩的画笔、动人的演说、优美的舞姿倾诉着家国情怀,感恩党的领导,畅想新的未来。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学校借助活动的开展,培养孩子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热爱中华传统文化,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杨惠萍说。
北海市外国语实验学校紧密结合各类节日,传统文化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在“学雷锋日”、植树节,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品质;清明节,教育学生学会感恩,学会责任与担当;“五四”青年节,培养学生爱国情怀,激发爱国热情;“六一”儿童节,增强少先队员的光荣感和自豪感;“七一”建党节,教育学生学党史跟党走;教师节,教育孩子尊敬老师,培养尊师重教的氛围;国庆节,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宪法日”“志愿者日”,推动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元旦,新的一年开始,教育学生热爱生活,拥抱明天的美好。
实施素质教育,打造多元成长舞台
北海市外国语实验学校3支学生代表队在年广西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的电脑机器人竞赛中骁勇善战,过关斩将,分别获得了参赛项目的冠军,这是该校素质教育的成果之一。
在“双减”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下,该校全面推进童子功“1+N”素质教育计划,构建“快乐星期三”校本课程及“3+X”套餐式课后服务等多元课程体系,以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拓展学生生长空间,让学生在校园健康快乐地成长。
学校根据不同学段学生年龄特点,开设了80多门课程。小学阶段,结合儿童年龄特征,设置了击剑、硬笔书法、思维导图、羽毛球、武术、围棋、陶艺、机器人启蒙、尤克里里、沙画、儿童趣味水彩画、绘本舞蹈、少儿形体礼仪等内容,寓教于乐,让学生感受快乐学习;初中阶段,设置了生活文化地理、乒乓球、足球、趣味体育运动的组织与创编、钩针编织、创意编花绳、吉他、跆拳道、女子柔道等课程;高中阶段,学生可选择乒乓球、羽毛球、舞龙、历史论文写作等课程,让学生劳逸结合。丰富的课程资源形成了“课程超市”,为学生提供了尽可能多的选择,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让他们在学习上“吃饱吃好”。
年,北海市外国语实验学校成为我市首批艺术特色示范校,学校结合丰富多彩的美术课程和校园艺术活动,深入实施童子功“1+N”素质教育计划,逐步形成了“以美育人”的美术特色。
完善长效机制,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近年来,北海市外国语实验学校不断探索、创新、丰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内涵,全面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完善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长效机制,引导学生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该校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和主渠道作用,在语文、道德与法治、地理、历史等学科教学中有机融入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内容。此外,根据自治区教育厅的要求,从年春季学期起,在八年级开设民族团结进步专题教育课,课程以《中华民族大团结》为教材,从“伟大的中华民族”“共同铸就美好国家”“共同建设精神家园”“同心共筑中国梦”四个方面进行专题教育,并建立跨学科组建课程组,多学科落实专题教育。
与此同时,学校组织全校学生积极参加各种主题活动,从自治区第二届全区中小学生民族团结进步知识竞赛活动到北海市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暨“ 校内的活动也精彩连连,让更多学生触摸优秀传统文化。学校与广西文联联合开展“民间文艺进校园”活动,组织民乐团,创办舞龙队;每年举办体育节暨民族团结进步体育项目赛事,高杆绣球、三人板鞋、竹竿舞、舞龙、武术、抛绣球等特色民族体育项目开展得有声有色。
此外,该校积极与少数民族聚居村、社区、学校或联系村结对共建,积极开展国内、国际民族文化交流活动,搭建交往交流交融平台,增进民族友谊。北外学子赴北京进行“我是未来外交官研学”活动,壮族少年走进印度使馆、法国文化中心进行文化交流,用英语向外国友人介绍了绣球等广西民族文化特色,还为他们演唱了别具韵味的广西山歌……同学们在和平友好交流中,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加深了民族情谊,增强了民族认同感。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2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