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考试刚过,一些孩子成绩不是十分理想,负面情绪来袭,或是低落沮丧、或是懊恼自责、或是烦躁发脾气。
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孩子可以慢慢消化,但有一些却久久“卡”在那里.....
当孩子遇到挫折的坎跨不过去,一线心理老师说:“自由涂鸦”“彩色魔法帽”“发现例子”,这些亲子小游戏,家长和孩子不妨试一试......
小故事:手臂上的“我是白痴”
浩浩是一名四年级的男孩,平时学习都挺不错,但他对自己要求非常高。有一次考试后,浩浩并没有取得自己预期的效果,就很难过自责,十分焦虑。
更让人担忧的是,浩浩把这种失落转化为对自己的攻击,以此来缓解自己内心的焦虑感,他用笔在自己的胳膊上写“我是白痴”,洗完澡字迹消失后会再次写上去,就这样反反复复。浩浩说,在身上写了这几个字会让自己好受点。
怎么帮助浩浩呢?
给小编讲这个故事的松江区中山小学心理老师姜月分析认为,浩浩的情绪是因为没有被及时看到和表达,所以用自我攻击的方式来释放。
在老师的干预下,浩浩有机会用其他的方式来识别和宣泄他的挫败感,他不再在胳膊上写下那些诋毁自己的字眼,而是转移到桌子和本子上写,伤害程度下降,再后来这种自我攻击行为慢慢地消失了。
小调查:挫折是那么的普遍
考试挫折是那么的普遍且正常,考试并不特指期中期末考,而是包括所有的评价性测验。
姜月在她执教的小学生中做过一次调查,数据统计显示:
42%左右的学生表示自己经常在考试中遇到挫折,51%左右的学生表示自己偶尔遇到过考试挫折,仅有7%左右的学生表示自己从未遇到过考试挫折。
调查还统计了考试挫折的来源,结果发现:
学生挫败感最强的来自期中或期末测试,这可能是与家长相对重视有关;其次是来自于单元小练习、作文等;还有些学生在阅读、背诵等较小的测评项目上也会有挫败感。
虽然考试是学生挫折的最大来源,但不仅限于此。对于中学生来说,受挫的情形更多。上海市闸北第八中学王娇统计了班上学生的受挫原因:
考试失利、学数学困难、实验失败、作业不会、武术比赛失误、学不会羽毛球、补习班垫底、失去好朋友、考级没过、职务竞选失败、不能参加少代会、跑步比别人慢、编程编不出来、古诗词大会没进决赛,拉丁舞比赛失误、尤克里里锦标赛落选......
当遇到这些挫折时,孩子通过会感到沮丧低落、懊恼难过、无力自责、迷茫倦怠、生气烦躁等情绪,对自己产生很多负面的评价和想法,比如“我很笨”“我不行”“我很糟糕”等。
出现这些情绪很正常,这些负面情绪大多数可随着时间而自行缓解。但也有个体差异性,会产生持续的影响,比如行为上不想再努力、自我评价偏低、失去信心,当再次面对类似事件时,会想采用回避或者放弃的方式去应对。
对孩子说:给情绪取个名字
面对这些因为挫折产生的坏情绪,有什么好的处理方法?
对于孩子的情况,姜月老师根据自己的经验总结了“五步法”,引导孩子们一步步跨过挫折那道坎:
第一步,识别自己的情绪。可以问问自己,现在不舒服的感受是什么?自责吗?还是生气?或者是伤心?还是害怕?或者是好几种情绪?可以尝试为自己的情绪命名,让情绪被看见。
第二步,接纳自己的情绪。识别自己的情绪后,要提醒自己:这是普遍的,每个人都有感到挫败的时刻,有不舒服的情绪也很正常,不管是自己还是班里那个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同学,都曾被这种挫败感包围过。当意识到挫折的普遍性后,会相对容易接纳自己的情绪。
第三步,表达自己的情绪。可以找一个信赖的人进行倾述;可以尝试用涂鸦的方式,将感受可视化;也可以用唱歌、写日记、运动、听音乐、弹琴等将自己的情绪用可操作的方式表达出来。
第四步,回头看看。处理完自己的情绪后,再回过头用理智分析自己此次可以在考试失误中学习到什么?下次怎样做可以避免?
第五步,寻求帮助。如果还是“卡”在那里,要记住,身边有很多可以寻求支持和帮助人,除了自己消化这些情绪外,还可以找家人和朋友倾述,请求他们的帮助。
对家长说:培养成长型思维
在家里,父母是最好的情感支持。向父母倾诉、父母高质量地倾听、得到父母的理解,这些都能帮助孩子在考试挫败后的快速复原心理弹性。
王娇老师特别想提醒家长,其实孩子比大部分家长想象中的更在意学习,希望家长在孩子考试受挫后先给到孩子情感上的支持,然后再帮助孩子一起分析失误点,看看有哪些教训需要吸取,哪些环节需要查缺补漏。
除此之外,家长还可以利用语言和行动来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让挫折,成为成长的转折点。
1、面对孩子的错误和失败时的反应,应该是?
一个孩子遇到挫折时,如果父母表现得很焦虑或者表现得非常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46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