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尤克里里 >> 尤克里里发展 >> 正文 >> 正文

父亲搬瓦20年供俩女儿上大学每个优秀孩子

来源:尤克里里 时间:2023/5/31

1

手上是生活,眼里是希望

昨天,大麦看到一个感人视频↓↓↓

山东淄博的一位父亲,搬瓦片20年,供两个女儿上大学。

01:29

视频中的赵大叔,今天58岁,在这家瓦厂,干装卸工人的活,已经20年了。

月工资元、每天工作12小时、一片瓦约3.5斤重、一天搬瓦超过3万斤...

这些,就是赵大叔的日常。

尽管搬瓦时,大叔带着手套,但手上依然磨出了厚厚的茧子。

他说,自己一个月要磨破6副手套。

虽然工作非常辛苦,但为了自己正在读大学的两个女儿,大叔却无怨无悔。

他说:“自己是个高中生,没上过大学,两个女儿替他圆了大学梦;

这个工作实际上很累,但两个女儿很争气,都考上了大学,只要孩子们过得好就行了。”

他的事迹,也感动了很多的网友:“父爱伟大。”

作家莫言曾说:“孩子的优秀,都浸透着父母的汗水。”

这位父亲,手上浸透的是生活的汗水,眼里承载的却是对未来的希望。

他的两个女儿,终不负父亲期望,考上了大学。

是啊,我们不得不承认,所有的孩子,都需要踏着父母的肩膀,成长成材;

每个成功孩子的背后,都少不了父母的奋力托举。

2

没有天生的神童

只有倾情付出的父母

还记得“音乐天才”——冯羿吗?

年,年仅10岁的冯羿,站在“亚洲达人秀”的舞台上,便赢得了节目评审和观众的满堂彩,获得了“小神童”的美誉。

后来,他参与五月天顽固MV演出;

与歌手萧敬腾一起在深圳体育馆表演;

与Ella陈嘉桦在小巨蛋为红白艺能大赏开场;

受邀与歌手舒米恩合作演出;

受邀在Bonspace举办个人演奏会...

他还是台湾的“乐器大达人”。

12岁时,他就已经可以熟练地演奏5种乐器,还有自创曲目,音乐天赋奇高;

他还得到格莱美奖的得主,资深音乐人大卫.福斯特(DavidFoster)的称赞。

当全世界都在惊呼,上帝又赐给人间一位音乐神童的时候,冯羿却说:“我不是神童”。

他把自己的成功,归结于父母的启发与教导。

原来,在冯羿很小的时候,他在学校里,最害怕的课程,就是音乐课;

因为,学校要求学习的直笛,他一直都学不好。

幼儿园老师发现他手指不灵活,捏黏土捏不好圆的,直线也划不好,甚至连鞋带都不会系。

冯羿的父亲,是个普通的摄影师,高中学过吉他,之前是不会尤克里里的。

但为了训练他手指的灵活度,父亲买了两个尤克里里,自己边学边教冯羿;

冯羿这才有机会接触乌克丽丽。

一开始学音乐时,冯羿不很感兴趣,时间一长,就会坐不住,但每次父亲都会在一旁鼓励他。

冯羿学的每一首歌,父亲都让他自己来选,从来不强迫他硬要学哪一首歌。

随着时间的积累,冯羿懂得越来越多;

这个时候,父亲跟他说:“你要用自己的方式去弹,用你想的节奏。”

父亲引导他探索自己的多种可能性。

父亲无条件的爱,为冯羿创造了一个宽松的成长环境,让冯羿充足的空间去选择自己喜欢的事情,并给与了最大程度的支持。

冯羿的成功,离不开父亲深情的陪伴、引导和支持。

对此,冯羿曾在采访中说:

“哪有什么神童,除了天赋之外,更多的是我们父母的坚持。”

是呀,我们以为的神童,只不过是背后有了倾情付出的父母罢了。

只有父母用心付出,陪着孩子一起去坚持,日复一日,才会有我们期待的孩子的模样!

3

父母的脊梁

是孩子筑梦前行的翅膀

作家苏心曾在书中写道:

“青春年少时,我并不曾懂得自己那些快意活法,都是来自父母的躬身托起。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生活从来都不容易啊。”

是啊,静好的岁月,是每个人都梦寐以求的;

但是,它需要有人为我们遮风挡雨,才能实现。

#重庆棒棒扛货扛出一套房#

今年年初,50岁的重庆棒棒冉光辉,再次刷了屏。

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刷屏了。

10年前的父亲节,无数人见过这张照片。

当时,照片配发了这样一句话:“肩上扛着的是家庭,嘴上叼着的是自己,手上牵着的是未来。”

十年后,“肌肉”爸爸冉师傅50岁,还干“棒棒”老本行。

十年来,他先后买了两套房:

年,他在老家买了套房;

年,他在重庆市中心解放碑附近,又买了套房,60平米,40万元。

按一包货10元计算,买这套房,他需要扛4万包货。

面对这一切,冉师傅说:“所有努力都是为孩子…”

冉师傅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没有什么文化。

20岁时,他在老家垫江县农村务农,农闲时来城里帮人挑货赚点钱,农忙时回老家。

直到年,年近40岁的他,带着妻子和刚出生不久的儿子,到重庆干棒棒。

这一干,就是十多年。

开始时,一家人挤在20多平方米的老旧出租屋里,生活十分窘迫。

后来,房租涨价,冉光辉咬咬牙,在市中心买了套房子。

房子不大,而且是二手房,但儿子不用再蹭厨房的灯光做作业了。

虽然日子过得苦,但对于儿子,冉师傅爱得毫无保留。

他说:所有努力都是了为孩子,他这辈子苦一点,但儿子以后可以好过一点。

他自己省吃俭用,但只要和学习有关的花费,儿子一开口,他不会有任何犹豫。

“这10年我最快乐的事情就是孩子。为了儿子,为了这个家,我愿意再扛10年货。”

而儿子冉俊超,也没有让父母失望。

如今,读初一的儿子,已经是班长。

在父母的鼓励下,他深知学习才是改变命运的唯一出路。

他说:“自己一定努力学习,希望能早日养家,让爸爸早点退休颐养天年。”

伟大的父爱,养出了懂事的孩子。

每个人的成长,都不是与生俱来的。

父母给了孩子生命,甘愿为孩子遮风挡雨,创造温暖天地。

父母的脊梁,才是孩子筑梦前行的翅膀!

4

每一个成功孩子的背后

都是父母在奋力托举

每年,在高考放榜之后,关于高考状元原生家庭的讨论,都会层出不穷。

此前,北京市文科状元熊轩昂就曾说道:

“现在很多状元,都是家里厉害又有能力的人。

我父母是外交官,从小就给我营造一种很好的家庭氛围,包括对我学习习惯、性格上的培养,都是潜移默化的。”

对此,有很多网友评论:他们拼的都是父母啊!

英国导演迈克尔·艾普特曾拍摄过一部纪录片——《人生七年》↓↓↓

这部纪录片,从年开始,对14个不同阶层的孩子进行了跟踪拍摄,每七年记录一次,从7岁一直到56岁。

半个世纪的追踪,揭示了阶层壁垒有多难打破。

富裕人家的孩子,成长后依然会走上精英之路;

而贫穷家庭出身的孩子,依然会重蹈父辈命运。

14个孩子中,只有一个穷人家的孩子,考上并读完了牛津大学,成功地打破了阶层壁垒。

这个结果,真的是令人唏嘘不已。

有人说,家庭的贫富差异,直接决定了孩子未来。

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

其实,不然。

年,安徽省高考文科状元郑辰筱,12岁就只身去美国旅行,从初中开始,已经跑遍了美国、德国、西班牙等十多个国家。

可实际上,郑辰筱的爸爸只是个基层公务员,妈妈打理一家服装店,郑辰筱初中才从县城到省城念书。

高二时,她想外出旅行,一般父母肯定怕孩子玩“野”了,可郑妈妈却说:

“我绝不过多干涉和控制孩子的生活,给孩子留足个人的成长空间。”

最后,她想办法请假,陪孩子去旅行。

她认为女儿身上最大的“优点”就是计划性很强,特别擅长规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无条件地爱孩子、支持孩子,但绝不溺爱孩子;

绝不唠叨,绝不过多干涉和控制孩子的生活,给孩子留足个人的成长空间”,这是郑妈妈的原则。

英国教育学家莎莉·路易斯在《唤醒孩子的才华》中指出:

“智商、社会条件、经济地位都不及一个更微妙的因素重要,那就是父母高质量的陪伴。”

教育,不只是物质条件,更有父母对孩子的陪伴与爱。

谁都想生在好人家,可我们却无法选择父母,发给你什么样的牌,你都只能尽量打好它。

所以,既然我们无法选择孩子的人生底牌,那就尽量让自己成为孩子的有利依靠。

一个孩子,从平凡走向成功,除了自身的努力之外,还必须要有深厚的家庭土壤;

每一个优秀孩子的背后,都有站着的父母,在奋力托举。

愿每位父母,在孩子未来这件事上,都能有远见卓识;

愿我们的孩子,都能在父母的陪伴与付出下,茁壮成长,展翅飞翔;

END

扫一扫,添加“大麦老师”

回复:哈利·波特

免费领

“《哈利·波特》系列高频词”

喜欢一定不要吝啬,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48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