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王渝凤通讯员向姝姝摄影报道
一场略显简陋的音乐会,一群特殊的听众。台上,17岁女孩杨丁玥弹起吉他,声音婉转动人,女孩尽情歌唱。
先前还哭哭啼啼的孩子们,一下子就被音乐吸引,哭声停止了,传来了笑声。
孩子们笑,女孩也笑。
杨丁玥,是重庆外国语学校的一名高中学生,从初中开始就涉足志愿者服务,平时忙于学习的她,内心十分柔软。
杨丁玥第一次给小朋友带来新年音乐会
为特殊观众开音乐会
首次选择B站直播
“医院康复科的小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杨丁玥,在中秋来临之际,渝西爱心服务社的成员们为大家准备了一系列的节目......”受疫情防控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杨丁玥最近一次为重庆医院儿童康复科准备的“音乐会”,不能一如往常在医院实地开展,杨丁玥从没动摇过要坚持,为能如期举行这场中秋音乐会,9月28日,她选择线上在B站呈现。
一段简单的开场白后,架子鼓表演、钢琴弹奏、古筝演奏、吉他弹唱、陶埙吹奏一一上演,表演者皆是十多岁的青少年。演奏前,他们都分别作了自我介绍,并为医院康复科的小朋友们送上祝福。
这段全长14分钟的线上音乐会,稚嫩的声音和没有过多修饰的演奏,是医院康复科的小朋友们见过的“最好的表演”。
中秋节,杨丁玥在B站直播。
第一次看到小朋友
下定决心长期帮助他们
杨丁玥从初中开始便展露出对志愿服务活动热衷,她跟随志愿者一起去敬老院、特殊学校……
送衣服、送服务,能不能送点别的?拥有业余钢琴十级证书的杨丁玥有一个大胆的想法:“组建一支乐队,为‘折翼天使’表演。”
年1月24日,在新春佳节来临之际,一场“爱在新春,情满渝西”爱心小型音乐会,在重庆医院儿童康复科上演。杨丁玥提前邀请了患儿以及家长们。据了解,该院儿童康复科主要服务对象是0~18岁患有脑瘫、发育迟缓、高危儿、骨折术后、运动功能障碍、脑炎后遗症、脑外伤后遗症、孤独症、小儿言语、智力障碍等疾病的儿童,医院亲切地称为‘渝西小家’。
“此类音乐会在‘渝西小家’还属首次,患儿们早早在‘渝西小家’等待着。”一位护士回忆道。至此,杨丁玥的乐队也有了名字——渝西爱心服务社。
暑假的杨丁玥到医院去看望孩子们
康复训练室变演奏室
让这群孩子忘记疼痛
杨丁玥还记得,渝西爱心服务社举办的第一场音乐会,共演唱了6首歌曲,其间还穿插了一些互动环节,和孩子们做游戏,教他们认识伴奏乐器,如吉他、尤克里里、架子鼓等。
杨丁玥说,第一场“音乐会”不顺利。由于要摆放乐器以及布置音响等,医院并没有合适的场地,“但不可能不表演的。”杨丁玥仍如最初,决定要做的事,就一定要想办法做到。
通过反复考察,杨丁玥与医院儿童康复科达成一致,将场地布置在脑瘫患儿平日进行康复训练的康复室里,它是一个约平方米的房间,杨丁玥视如珍宝,虽然第一次“音乐会”响应和支持她做这件事的只有一个人,她的吉他老师——黄显策。
“人少没关系,可以慢慢壮大,音乐会结束后,孩子们争先恐后簇拥着乐器,不停地抚摸摆弄,爱不释手。这让我明白这件事是多么有意义。”杨丁玥坚信,要把这件事进行到底。
她带动了一群人
一起献爱心
成立近2年吸引成员上百人
一起干一件有意义的事
在经历几个月的努力后,年5月,杨丁玥的“渝西爱心服务社”正式成立,以建立乐队为名义,做着爱心志愿服务的事。如今该社成员已发展壮大到包括一些艺术培训机构的学员,累计参与人数上百人。
在爱心服务的同时,杨丁玥还广泛向身边人倡议,希望吸纳更多成员加入“渝西爱心服务社”。
每到节假日,杨丁玥都会为‘渝西小家’的患儿们精心筹备一场音乐会,不仅献上丰富精彩的文艺表演,还会送上节日礼物。“渝西爱心服务社”成立近两年来,已为“渝西小家”开展6场“音乐会”,得到了孩子、家长及医护人员们的喜欢。每次表演结束,“渝西小家”的孩子们都觉得意犹未尽,希望增加节目。
“渝西爱心服务社”的11岁成员陈俊杰的妈妈告诉记者:“非常支持孩子参加渝西爱心服务社,不仅得到了锻炼和展示才艺的机会,也学会了帮助他人的人生态度,会鼓励孩子一直坚持做这件事。”
未来如何打算?杨丁玥表示,以后进入大学也会坚持爱心服务,让更多的人加入这个大家庭,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温暖。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5327.html